专题聚焦

【扶贫路上的中大人】沙敏:把理想写在农村大地上

稿件来源:校工会 作者:时鑫豪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21-12-23 阅读量:

编者按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这场伟大实践中,我校聚集优势资源,全校动员,尽锐出战,将脱贫攻坚主战场变成立德树人大课堂。为全面总结我校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展现脱贫攻坚历程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特推出“扶贫路上的中大人”专栏,讲述中大人心怀“国之大者”,奋进担当,为脱贫攻坚贡献中大力量的动人故事。

 

沙敏(左)刚到柯木湾村时走村入户,了解贫困户情况(来源:校工会)

 

       人物简介:沙敏,中山大学旅游学院MTA教务秘书。作为党员,沙敏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和学校工作安排,投身扶贫一线。在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期间,先后到2个村驻村帮扶:第一个是连州市保安镇种田村,从2015年10月开始;第二个是连州市丰阳镇柯木湾村,从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和李晓超书记一起驻村帮扶。2017年1月,柯木湾村扶贫工作通过省扶贫办年度考核验收,56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工作队获评2016年“清远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驻村工作队先进典型”。

 

       结对帮扶有政策,全面脱贫奔小康

       2016年,中山大学根据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政策部署,开始了对连州市柯木湾村的定点帮扶工作。精准扶贫应当由“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促成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本土产业,推动产业扶贫。

       中山大学深入谋划推动广东特色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之路,走组织化发展之路、品牌发展之路、产业融合之路、绿色发展之路、产业园带动发展之路;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向纵深发展,紧紧围绕湾区发展战略,完善产业规划,抓好典型宣传,凝聚强大合力,进一步推动广东“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走在全国前列。

       沙敏刚到村时,最重要的工作是精准识别贫困户,摸清楚贫困户情况和村情民意。“一村一品”是贫困户建档立卡后,确定帮扶措施时的一个思路。按照这个思路,沙敏等扶贫干部结合柯木湾村的发展情况,探讨适宜的产业模式。2016年下半年开始,沙敏等人经过调研、评估,找到了柯木湾村发展的三个思路:发展沙糖桔、发展夏东村生态旅游和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最后,经学校研讨论证,确定发展水蛭养殖产业。确定发展思路后,工作队马上落地执行,清丈田地、租赁手续、挖塘蓄水、种苗食物、日常管理等快速推进。

       多年来积贫积弱的小村庄,可以看到马路平坦了,路灯亮起来了,新房子装修起来了……

 

       聚力扶贫攻坚,开展民生工程

        做好精准识别这个最重要的工作以后,沙敏针对具体情况确定帮扶政策。在党的领导下和学校的支持下,具体实施了如下方案:购买扶贫基金,保障村集体收入;制定并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增加贫困户收入,带动乡村经济;道路硬化、乡村亮化等工程和帮扶措施。沙老师驻村期间,完成了道路硬化以及全村安装路灯的任务,并且在精准确定危房改造户以后成功完成几户危房改造的任务。令沙老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大江脚村的盘叔家,从旧房到新房,从旧路到新路,他见证了盘叔一家的变化。

        党员有身先士卒的动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可以更好地凝聚乡村振兴的力量。沙敏驻村期间,柯木湾村委有12个党支部,78名党员。为了发挥党员的力量,除了在村委开会,沙敏和同事们平时也经常会到党员家里坐坐,了解村里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柯木湾村里的党员党龄普遍比较大。沙敏到村后,注重发展年轻党员,吸收新生力量入党。他深知,党建能够为村集体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团结强大的党支部将会是带领柯木湾村走得更远的力量之源。“党支部是我们的战斗堡垒,在我们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沙敏在贫困户盘叔家中核实危房改造需求(来源:校工会)

 

       忠诚履职创佳绩,不忘初心勇担当

       正因为生在农村,沙敏更有动力更有责任为乡村发展助力。到了村里之后,跟预料中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少。沙敏感慨,基层工作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思想深度与宽度,还丰富了人生阅历。农民的纯朴让沙敏感到亲切,但贫穷带来的苦难也让他不忍。

       沙敏在马头嵊走村入户时,听村民说之前村里的小伙子带女朋友回家,女朋友看到村里的路,第二天就走了。这让他真切体会到,村道、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柯木湾村脱贫的重点工作。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在学校和地方政府、村委的支持下,马头嵊、大江脚的路修好了,圆了两村几十年的梦,这令沙敏感到无比高兴。

       沙敏一直坚信教育是治本之策。在驻村期间,他格外关注在读生有无贫困户,不遗余力地帮助马头嵊村上学有困难的孩子入学、转学等。

       拉近距离增感情,一枝一叶总关情。柯木湾村下辖的10个自然村都比较分散,地理位置不错,整体上来说条件尚可,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是无劳动力、因病、因残、教育条件差。缺少工作机会导致村民的收入不高,如何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从脱贫走向致富?沙敏有了产业扶贫的思路,在柯木湾村产业扶贫项目启动之后,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就可以获得就业岗位。这也是一种可持续的造血式扶贫。

       旅游扶贫,也是当时脱贫的一个思路,为此沙敏和李晓超书记到附近镇的景区连州地下河去跟景区管理人员、旅行社和游客调研过。

 

柯木湾村召开贫困户入户核查动员会(来源:校工会)

 

        凝聚团结力量,夺取脱贫攻坚胜利

       上下同欲者胜。沙敏坚持集体和村民的利益一定要保障的原则。要做强村集体,必须要保障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的利益。另外,在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优先安排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就业,这也是一以贯之的原则。在党的领导下,沙敏和同事们与村民同心戮力,合力攻坚,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使得柯木湾村有了巨大的变化。

       在采访中,沙敏谈到:“我从农村成长,回到农村参与脱贫攻坚对我而说是自然而然的,不能说是完成什么任务,做了什么贡献,我觉得这都是应该做的,只能说略尽绵薄之力。农村是能锻炼人的,农业是大有可为的,青年学生也能从农民身上学习到在城市学不到本领。”近年来,“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队伍在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大人选择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所长,这正是学以致用、不负韶华的最好体现!

 

       采访后记

       沙敏老师在驻村帮扶工作中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心同向同小康,以积极的态度,扎实的作风,得力的措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使得村有脱贫产业,户有致富思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同贫困群众手牵手,心连心,共奔富裕路。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学习沙老师身上这种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融合实践锻炼,以时不我待、念兹在兹的紧迫感,和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实现青春的价值。

文稿终审:校工会 许东黎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