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整个社会思想道德领域呈现出复杂图景,也让广大人民群众面临更多更艰难的抉择,青年大学生自然也不能置身其外。一个经历着深刻转型的社会,有这样的思想困惑可以理解,但更应主动正视、及时发现、积极引导。
有鉴于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成“二十四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二十四字”可谓是字字珠玑,需要全体公民努力培育、自觉践行;对青年大学生来讲则更要身体力行。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立身之需
古人云,“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也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为喻,强调了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正是青年成长中思维最为活跃、个性最为彰显的关键时期,如何适应大学生的成长特点,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性建构,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大势。大学生只有通过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肩负起当代青年的神圣历史使命,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共同进步和共同发展。同时,也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要求有机统一、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青年大学生成长进步的推动力量,从而有利于国家、社会和个人价值的统一,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方位影响力。
二、全面看待和探索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系统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目标由理想化转为现实化,从社会主体转为个人主体,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平等观念也在逐渐增强。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高校党、团组织也非常注重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实践证明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是积极和健康的,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在这种多元化观念中所表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1.发展“多元化”和引领“主体化”协调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快速融合,我国经济与科技取得了快速发展,一方面带来了分配制度、利益关系和交往方式的深刻变革;另一方面社会意识与社会思潮更加多样、多元、多变,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作为思想活跃的青年骄子,部分大学生对传统道德价值观持怀疑态度,甚至全盘予以否定,由于其价值信仰此时出现了危机,进而对自身的理想、前途感到困惑和迷茫,这就需要各级党、团组织适时伸手、正确引领。
2.理想“模糊化”和精神“缺失化”重塑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概念,也是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概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继往开来、强国富民的强大精神动力。但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存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基础不牢固,普遍存在不能全面深入理解继承优良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树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实践中缺乏理性辩证思维。因而青年大学生精神补钙必须常抓不懈,并针对青年人特点开展丰富多彩活动,通过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实现大学生人格和情操升华。
3.教育“理论化”和践行“日常化”衔接问题
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还能够帮助其形成潜在意识,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状况来看,则明显存在着“知行脱节”的现象。部分大学生感觉自己从小接受的理想信念教育离自己很遥远,大都是学校、社会的灌输,没能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现在的培育主要以灌输为主,大学生较少有机会参与其中,如何能够通过自身的感受去理解、接受并实践,还需要认真考量。实际上,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主动承担起示教责任。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知行统一必将有力促进大学生更好成长和社会更快进步。
三、推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路径
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曾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中,在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重视问题、解决问题。
1.“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形成全体师生齐参与、自上而下共践行的良好教育机制。可以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专项工作规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学生干部考察使用的重要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情况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综合考评体系,考评结果作为评奖评优重要指标;完善考评监督制度和激励制度,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有制度可循、依制度落实、为制度所保障。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也必须不断创新,充分运用各种途径、载体,坚持宣传灌输和服务引导的结合,以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形式,善于在双向以至多向的互动中采用新途径和新手段,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媒介,通过柔性化、隐性化方法来实现“润物细无声”。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要坚持一定的原则进行深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拓展实践的路径。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更加多样化、现实化,让大学生在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受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的认识和思想境界,不断去感知、理解、消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意义,最终形成稳定的价值观。
4.“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是精神颓废随波逐流,还是直面现实勇于担当,毫无疑问我们要做后者。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更应坚定信念、从容应对,让青春梦支撑中国梦;更应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让青春梦奉献中国梦;更应急流勇进、开拓创新,让青春梦放飞中国梦!
我们有理由坚信: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青年大学生的血脉时,我们一定会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用青春谱写梦想,用梦想铸造辉煌!
(该文获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科联共同举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征文活动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