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先改变自己,然后改变世界

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讨

稿件来源:宣传部 作者:杨格清 编辑:刘嘉 发布日期:2015-03-10 阅读量:

对青春的致意永不落幕,因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作为青年主要群体的当代大学生,生长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有幸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力量。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当代大学生既是建设者,又是成果的分享者。

但是,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我国社会,价值观念鱼龙混杂。象牙塔里也不再单纯,这让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是非难辨,精神迷茫。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明确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如指路明灯,成为引领思潮、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指针。“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当代大学生如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信仰,并躬身实践,我们的社会将会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和谐。

一、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行为源于意识,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也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结合,并逐渐演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从而体现在言行上。这一“内化于心”的过程至关重要。这要求大学生们首先要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深刻牢记领会这24个字的内涵和外延。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已有不少名家的阐释,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先从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说,这是作为一个人、一国公民的最基本的情感、责任和道德底线。而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则是中国共产党从政党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设计上,给全体人民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的要求。当社会成员和政党都能够遵循这样的价值观时,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水到渠成了。

所以,当代大学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从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自己开始,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传递周围的正能量。一个这样的大学生是微小的,但千万个这样的大学生汇集起来,就会形成磅礴的洪流,开启社会的新篇章。

二、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意识的主流,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还需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当代大学生的作用不容小觑,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那么,当代大学生如何将内化于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呢?

(一)分清主次,珍惜学习机会

学生学生,以学为生。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奋斗方向,在学生阶段还应以学为主,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大学生们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应尽可能的广泛涉猎,充分利用图书馆、公开课、辅修专业等学习资源,为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同学,不耽溺于游戏,不沉迷于谈情说爱,不攀比消费名牌,而是将大好的青春流连于书的海洋,课程的选读,知识的锤炼之中。“学霸”的力量胜于万语千言。

(二)日常积累,注重德行修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实际上强调的就是以善为基础的道德标准。古语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代大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妨从小事做起,注重点滴积累,积跬步以行千里。我们在与同学交往时,要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在生活习惯方面要注意节约水电纸张,爱惜粮食等;在社会上,要树立大学生群体作为高素质人才的良好形象,带头遵守社会公德,比如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等,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日积月累的坚持下来,就会形成好的习惯,变成品性修养,从而促使命运转向良性轨道。一个谦虚谨慎的人,一个事事替别人着想的人,虽然把小我放得很低,但当人们都把小我放到这个位置时,受益的终归是全体社会成员。当人人做事都能够向内归因,约束自己内心的恶念,消减膨胀的欲望,向外遵守公序良俗,奉行利他准则时,何愁国家不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呢!

(三)积极参与,躬身社会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后,各个高校也把如何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研究,除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宣讲外,还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主旋律特色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吸引了大学生们广泛参与,使大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在校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以致用,学会分析和思考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观察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特别是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为大学生们践行善良美德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在参加这些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的是一种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的情怀和能力,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致的。

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旁的一块墓碑上刻着一段著名的墓志铭:“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于是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整个国家;但等我年龄再大的时候,我发现我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国家,那我就想改变我的家庭;等到我年老的时候,我发现我也没有能力改变我的家庭,我就想要改变自己;等到我行将入土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依然没有改变自己。这时候我就想,如果我一开始的愿望就是改变我自己,那么我自己变了,同样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就有可能改变我的国家,甚至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从心理学的层面上来说,自己总是无法被别人改变的,但我们可以自己改变自己,当每个人都向真、向善、向美改变时,这个世界将是一个暖意融融的世界。先改变自己,然后改变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20周年之际,曾回信给华中农大本禹志愿服务队,“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所以,当代大学生要从我做起,将这12个极富内涵与意义的词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