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燕,中山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四学生。大学期间,她的平均绩点高达4.54。短短三年内,她先后获得了国家级、校级学业类奖学金7次,多次在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绽放光采,荣获4项国际级、省级奖项。
当谈及这些令人骄傲的成绩时,林惠燕没有得意,更没有自矜。一直以来她未曾有过半点懈怠,她坚信:辛苦付出了,可能会一无所获;但不付出,就一定没有收获。要想走得更远,看得更多,就得自己努力铺就这条通向远方的路!
以知识为养料,化汗水为甘露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
从中学起,林惠燕匆匆而坚定的脚步就从未停过。中学生活相对单调,她默默穿梭于饭堂与教室间。到了大学,要兼顾的事情一下多了起来:社团举办活动要帮忙,班级宣传活动要负责,学生兼职要准时,志愿活动要用心……繁多的事务很容易挤占掉宝贵的学习时间,林惠燕暗自和自己约定,图书馆的钟表指针指向十点,才是她起身离开之时,不管回去后别的事务还要干多久,哪怕熬夜呢!
一次,学院学生会团委宣传部布置了制作视频的任务,时间很紧。林惠燕深知这项工作可是一项大工程,需要不少时间才能做好。晚上十点,依然能看到她匆匆收拾离馆的身影。这一夜,她仅睡了两个小时,刚迷迷糊糊地入睡,又被闹钟吵醒,她没有赖床迟到,更没有萌生翘课的念头,冷水洗个脸,她强打着精神又准时来到了课室上课。
林惠燕的大学生活不是简单的两点一线,但总有那么一个原点——图书馆。上课或参加必要的社团活动时,她不得不离开这个原点,然而在社团会议或其他活动过后,哪怕还有一小时图书馆就要关闭了,她的脚步依然迈向图书馆。抓紧这一小时,就是给自己多一小时的学习时间呀!
大学里忽然没有他人的严格监督,突如其来的自由让人不自觉就放松了学习。林惠燕能在自由中约束自我,靠的只有极强的自制力,坚持学习不仅是她恪守的一个原则,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也让她觉得“自己就应该这么做”。她坦言,家里有弟妹妹,自己身为姐姐是有担子要挑的。通过学习充实自我,就可以更有能力挑起这副担子。
大二时,由于担任亚运会和亚残会志愿者,抽空上课几乎成了奢望,而这段时间正好要学习她不太擅长也不太喜欢的常微分方程。不能听课,这岂不成了自己的“跛腿”科目?她不甘心,投入比别人更多的精力,每一道课后习题她都认真揣摩。记不清有多少次,为了一个定理、一道证明,她把书翻来覆去了看了十几遍;记不清有多少次,为了解出一道题,她要花去好几个晚上。“真是学得很痛苦啊!”林惠燕笑着说。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门课最后竟然成为了她成绩最好的一科。
林惠燕的坚持,正是为花苞的绽放积蓄着力量,所以今天,人们看到了花的盛放。
学以致用,厚积薄发
林惠燕说,“我很庆幸,自己学的没白学。”凭借着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论坛上全英展示的研究论文Long-term Memory Effect of SSE Composite Index,她获得了2013年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北京大学金融学--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双硕士”项目免试推荐资格。再过几个月,她就要到北京大学继续深造了。殊不知,准备这篇论文,她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其实这都是慢慢积攒而来的。”她说。
大学期间数学专业和英语学习打下的坚实基础,都成为她铺就通向远方道路的基石。在准备论文的过程中,她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她自学了《计量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因为复杂难懂,她在一周内高强度地把书看了两遍。
林惠燕不仅透彻地理解和熟练地掌握了SAS,还能实际地运用SAS实现计量经济学中的程序和实例。而她自学的Latex,也无疑为它出色的英文论文和精彩的展示起了关键的作用。通过运用自身所储备的知识,如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R/S分析、几何布朗运动等,她的研究论文以上证综合指数为例,验证了股票市场长期记忆性的存在,并对股票价格服从进行了推导证明。
最终,林惠燕的论文获得了与会教授们的好评,不仅获得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13年推免生录取资格,还赢得该项目特等奖学金和国际交流特别奖学金。
2011年,在学长的建议下,林惠燕与同学合作申请了广东省本科生创新科研项目。经常泡在课室和图书馆中自习,细心观察的她发现学校存在着很严重的电力浪费,回想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大家所能接触到的都是最简单、最原始的照明系统——一个开关控制着一大片空间的照明。因此,她提出挖掘智能照明系统的尝试,得到了团队的支持,并担任了项目的负责人。通过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她与团队合作对高校课室和图书馆的照明系统进行了探究评估,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方案,给高校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建议。
谈到这些,林惠燕不禁自嘲道自己学习是“功利”的。有些同学选课会看老师的教学方式或给分情况,但是当问及林惠燕如何选课,她却说:“这些因素我都不考虑,我只考虑通过我选的课,我能学到哪些东西。”学习的知识不是我想了解的或者不能学到什么的课,我能不选就不会选。”
林惠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做到了“收益最大化”,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扎实地掌握知识,才是游刃有余地学以致用的基石。
志愿服务,要做就认真做
阿比斯说:“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林惠燕做到了,而且加上了“认真”二字。除了对自身学习认真,她对服务他人也认真用心。在班级中,她担任宣传委员。院运会、学雷锋活动月、班级评红,都能发现她的身影。她工作负责,也很出色,在同学中威望很高。
林惠燕热心公益,曾参与迎接新生、暑期爱心支教、敬老院探望老人、义务献血等多种志愿活动。
大一暑假,她参加学院组织的“爱心放飞希望,行动成就梦想”暑期支教活动。虽然支教只有短短两个星期,但她也同样耐心负责任地为孩子们的作文课做好充分准备。课后,她没有休息,而是熬夜点灯,认认真真地批改着200多个学生交来的作文,每一份作业下,都可见其工整细致的批语。
谈到那次支教经历,她颇有感触:“一次不自觉的选择就能带来特别大的收获。就因为我布置的这一份作文,许多孩子都很真诚地让我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是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他们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感动。”
亚运会、亚残会志愿活动开展之时正值期中考试复习期,虽然林惠燕也有犹豫过,但她转念一想,志愿活动并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既然别人能做好,自己也能做好。自己曾经对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是那样的羡慕,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参与这些社会活动,让林惠燕深刻地感受到,“交往的人越多,圈子越大,接触到优秀的人也越多,这也是不断提升自己、鞭策自己不断进取的过程”。这些经历也塑造了她虚怀若谷的心性,林惠燕始终庆幸自己所获得的一切,她感念自己所得的很多荣誉来自于团队的力量。
不自矜,不自傲,道路才能越走越宽,自己铺就的路,才能延伸得更远。
怀着感恩的心不息奋斗
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就能感受到林惠燕对黄秉熙先生的感激之情。大学期间,她一直受到黄秉熙助学金的帮助,感念于成长路上总有像黄秉熙先生一样的人给予其家人般的温暖和精神上的支持。2011年9月中旬,她作为学生代表跟随学校领导赴香港参加黄秉熙老先生的追思会。在她心里,最遗憾的,是没来得及向黄老先生证明自己回报社会的决心。她想,告慰他老人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不息奋斗,突破自己,争取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她把大学期间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资助,看作是对她坚持奋斗的一种肯定,是激励她不断奔向远方的动力。而在接受他人支持与鼓励的同时,她一直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尽自己所能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出一份力来回报社会。
她很感激默默支撑着她成长之路的父母。林惠燕利用课余时间及寒暑假时间做家教、助教,勤工俭学,广交会英语翻译等等,在紧张课业之余,不仅挣取了自己的生活费,还分担了弟妹在校费用,以此减轻父母负担,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她爱长跑,在长跑中可以放松身心,挑战耐力,也可以锻炼自己坚韧不拔的品格。在人生的长跑中,她可能输在了起跑线上,但她以长跑的耐力一直坚持着,慢慢地铺就了一条通向远方的路,走出了自己的灿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