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6年,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在科研项目经费增长方面表现出色,特别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数取得较大突破,学院高水平论文的发表也硕果累累。在2016年度科研工作总结与表彰大会上,学院获得“科研业绩突出贡献单位奖”(“重大重点项目先进单位奖”)。在组建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便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为了分享学院在科研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我们于近日采访了院长钱德沛教授。
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院长钱德沛
记者(以下简称“记”):学院获得中山大学2016年度“科研业绩突出贡献单位奖”(“重大重点项目先进单位奖”)。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学院在科研工作方面,特别是在重大重点项目方面所取得的突出业绩吗?
钱德沛(以下简称“钱”):根据学校“一院两中心”的布局和“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学院在2016年落实“三大建设”任务,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凝聚研究方向,调动教师积极性,在科研方面有新的进步。
具体来说,2016年我院科研项目批准(合同)经费16376.01万元,实际已到账金额约14805.25万元,较2015年同期增长69.48%。教师(含专职科研人员)科研项目人均实际到账合计113.89万元。特别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数有较大突破。2016年我院获得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合同经费1869万元;获得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合同经费3062.83万元;获得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同直接经费1344万元,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除此之外,还获得省科技计划项目9项、省特支计划人才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合计合同经费2415万元。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在高水平论文发表方面,我们也有好的表现。2016年我院老师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中科院一区的论文17篇,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期刊(会议)论文20篇,SCI收录92篇,EI收录57篇。我院教师高水平论文的发表能力在国内计算机相关学院中名列前茅。
记:听了您的介绍,感到学院现在的发展势头确实很好。其实距离学校发文组建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还不到两年的时间,学院就已经在科研项目、论文发表、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您觉得这些突出业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什么?
钱:我认为学院的进步首先得益于学校的战略部署和指导。学院整合了校内计算机相关学科的力量,整体实力得到增强,特别是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并入中山大学,划归学院管理,大大增强了我们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项目的实力。
在学校的指导下,学院又提出“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办院方针,不断凝练优势学科方向。确立了“计算、数据、智能”三足鼎立和网络空间安全重点发展的科研方向,确立了软件工程的支撑地位。研究方向的明确有助于发挥优势,协调力量。
在落实平台、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学院调整了组织架构,成立了8个研究所,以研究所为基本单位组织科研团队。在学校帮助下,调整了中山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以下简称“超算中心”)的领导,中心工作面貌有大的改观。正是这些组织机构的调整和变动,促进了学院研究力量的整合和科研工作的推进。
其次,高层次人才是提高科研水平的基本保证。学院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做法,一年来,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杰出青年人才。同时,鼓励和帮助现有教师积极争取各层次的人才计划项目,目前,一人得到国家优青支持,一人获批珠江青年学者,一人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支持。
再次,学院党政密切配合,协调一致,通过思想工作和各种政策措施,调动了全院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为科研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记:记得学院刚成立之初,您曾提出学院的发展规划是“两个中心,三大方向,六个科研平台”,想必2016年取得这样的成绩也与学院的这一指导思想密不可分。您能谈谈目前建设的推进情况以及学院在科研工作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吗?
钱:一年来,学院坚决贯彻学校“一院两中心”的布局。通过调整领导班子,引进新的人才,建立创新团队,使超算中心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根据研究方向成立的8个研究所在组织科研团队,争取科研项目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许跃生教授领导的数据科学研究所认真规划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发展,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向上。全所拧成一股绳,通过艰苦竞争,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学院还把现有的几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建设与研究所的发展相结合,实验室和中心依托相关研究所,既有利于落实实验室建设的条件,也为研究所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和需要,也是当今激烈竞争条件下争取重大项目的必要手段。我们学院本身覆盖了多个学科,内部就有学科交叉的需要和条件。学院还依托超算中心的平台,与校内其他学科和校外单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在“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两大平台建设中,我们与大气、海洋、流体力学、生命科学等学科密切合作,建立了相关团队,为申请国家项目打下基础。超算中心支持了学校多个学科争取国家科研项目。过去一年的实践表明,只有加强学科交叉,才能体现中山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在承担国家重要研究任务,解决重大挑战性问题上的优势。
记:您能进一步介绍一下超算中心在学科交叉、大平台建设以及申请重大重点项目中发挥的作用吗?对于超算中心未来的发展,您还有怎样的期待?
钱:超算中心是在国家科技部和广东省、广州市支持下建立的国家级计算基础设施,是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产物,因此是“国家队”。在争取国家级科技项目中,有这样一个平台和没有这样一个平台是大不一样的。超算中心划归中山大学管理,是学校做出的一个重要而正确的决策。过去一年的实践表明,在申请国家相关重点研发专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广东省联合超算专项与大数据专项项目中,超算中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本身承担了国家项目的研发工作,还支持了学校多个学科争取国家科研项目,例如,支持大气、医学、生命科学、药学等学科申请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项目,支持交通、医学等学科申请国家基金委与广东省大数据专项项目。
高性能计算是多学科交叉的领域,需要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和应用领域科学家的通力协作。中山大学是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具有学科交叉的条件。超算中心举办的“走进学院”“星耀天河”等系列活动,密切了中心与其它学院和超算用户的联系,正在形成一个学科交叉的平台。
当然,距离世界一流的超算中心,我们的超算中心还有较大的距离。世界一流的超算中心不仅是一个提供高性能计算能力与服务的机构,更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高水平研究平台。而建设世界一流的超算中心关键要有一流的科学家、一流的工程师。我们希望超算中心尽快建立三个层次的能力,即基础计算方法、并行算法实现和软件开发运行平台、领域应用软件与应用系统的研发支撑。我们会鼓励学院内的计算数学和计算机相关学科配合,加快这些能力的建设,也会鼓励超算中心和学校其他学科合作。同时,我们希望学校在运行机制、人才结构、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给超算中心更大的支持。
记:感谢您的介绍。最后您是如何看待学院去年在科研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下一步还有哪些规划与相应的举措?
钱:学院科研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全院教职员工辛勤工作、努力奋斗的结果。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进步仅仅是开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必须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有新的举措。
我们要在明确“计算、数据、智能”和网络空间安全等主要研究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各方向之间的融合和相互促进,形成有特色的优势方向和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研究任务的优势力量。
我们要进一步落实研究所的运行机制,凝练各个研究所的特色研究方向,使研究所真正成为具有很强的向心力、有特色的研究团队。
我们要尽快建立大数据研究中心,参照超算中心的建设模式,使其尽快成为能支撑数据科学研究方向,能承担国家与地方重大研究任务的平台。
我们要继续鼓励学科交叉,使学科交叉成为中山大学计算机的特色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通过学科交叉,促进超算中心和大数据中心的建设。
我们要继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工作,除积极引进学科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之外,还要帮助学院青年教师规划发展方向和具体步骤,积极争取各类人才计划项目的支持。
我们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争取更多科研项目,优质地完成研究项目的任务,发表更多高水平论文。要在学校指导下探索分类评价和鼓励团队作战的政策和机制,使人尽其才,发挥集体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