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第八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日前召开

稿件来源:社科处 作者:社科处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09-30 阅读量:

9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我校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在清远召开,本届论坛以“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为主题。

我校许宁生校长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出席论坛并做主旨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主持开幕式并致闭幕词;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蒋斌、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我校李萍副书记、魏明海副校长、李善民副校长、马骏校长助理,相关学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近5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余位代表出席了论坛。中国社会科学网对论坛开幕式及大会发言首次采用异地同步直播形式进行了报道。

第八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召开

许宁生校长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中山大学坚持“国际水平、国家需求”为导向,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努力增强基础研究能力、应用对策研究能力、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追求在基础理论上有重要建树、在解决重大实践问题上有重要突破、在中国学术传承创新及传播上有重要贡献,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影响力不断增强,科研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基础性的数据库建设、创新科研体制、加强国际合作,我校社会科学积极关注和回应国家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社会科学前沿理论创新能力与决策研究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许校长提到,作为国内高层次、高水平、多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应当凸显“中国实践和中国智慧”,这需要研究者碰撞思想,提出新观点、新建议、新战略、新理论。这不仅是本届论坛主题“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对当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使命的提炼与概括。

王伟光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握时代特征,秉承历史使命,梳理古今中外治政得失,统揽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王伟光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极为宏大的工程,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必须完整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在方向道路制度抉择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走向。在体制机制模式选择方面,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在价值观建设方面,必须坚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王伟光同时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定意义上是一场国家治理领域的革命。

我校校长助理马骏教授、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教授、南京大学副校长杨忠教授等学者分别从不同学科领域,结合各自所在的地区、所研究的领域,做了大会主题发言。

高翔在总结发言中指出,目前中国学术的最大问题,在于思想贫乏、学派残缺,理论原创能力不足。唯有打破学科壁垒,增强学科之间的对话与交融,解放思想、开拓视野,破除对西方理论与学者的盲目崇拜和迷信,激发学术原创力,推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国际学术展开平等而有尊严的对话与交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增强思想性、批判性、前沿性,跨越鸿沟进行跨学科交流,不盲从西方的学术评价,扎实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建设,深化对重大实践问题的探索。

本届论坛围绕“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这一主题展开的多学科对话和讨论,既体现了社科界深入推动对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问题的研究的责任担当,也展示了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新趋势、新动向、新探索。各个领域的领军学者汇聚一堂,交流思想,砥砺学问,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取得了重要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作为常设主办单位发起和创办的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学术论坛,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八届,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谋划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引领中国学术发展方向的重要平台,历届论坛发布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