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了对中国自贸试验区的研究成果——《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5-2016)》一书,并联合新华网发布了“2015-2016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表示,中国四个自贸试验区都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服务国家对外开发战略,在探索构建国际化、市场化和法制化营商环境上做出很多尝试。“不过,社会上对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情况和所承担的任务还存一定的模糊认识,需要对此做好普及工作。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反映自贸区建设的战略背景,解读制度创新的主要任务,分析推进制度创新的成效,我们推出了这本蓝皮书并联合新华网发布了‘制度创新指数’。”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介绍,《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5-2016)》详细分析了中国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缘由、战略定位、主要任务、改革创新成效、面临问题和“十三五”时期制度创新的方向。
“我们还从负面清单制度、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单一窗口、金融创新、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企业信用监管等六个视角探讨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任务和方向。还对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各自在一年来的建设进展、改革成效与亮点、存在问题与建设方向等进行了重点分析。”毛艳华说。
“2015-2016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以贸易便利化、金融管理与制度创新、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为一级指标,着重反映自贸区制度创新取得的成效。
围绕这4个一级指标,其中,南沙新区片区以84.82的分值成为贸易便利化的代表,而前海蛇口片区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这两项上分别以79.33和74.05的分值位居榜首,上海片区则在金融管理与制度创新方面以85.61的分值遥遥领先……此外,一系列具体数据也展示了自贸区建设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指出,为了让指数更加客观、准确,他们使用了符合国际标准的研究方法,并综合了包括政府政策汇编、制度创新成效汇编和研究机构共享数据,同时也系统收集了相关官网和主流媒体的报道,此外,研究团队还对四大片区进行了实地调研。
“我们做这个指数,不是为了排名,而是要让自贸区找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空间。”林江说。他还表示,以后还会对企业的制度创新、研发投入等进行观察和研究,推出多种类别的指数成果。
李善民还指出,自贸试验区作为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改革在推行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地方性典型性问题。“比如说,由于部门联动不足使得一些政策难以落地;各个片区的制度创新均为基层政府,改革权力和执行能力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如果未来把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将能够为自贸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原文链接: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6-04/22/c_1118709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