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都市报】谁在为EB病毒“开路”?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2015-04-09第AII08版 作者:阳广霞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04-09 阅读量:

南都讯 继鼻咽癌发病风险预测芯片研究成功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团队又发现病毒感染鼻咽的“媒介”。这一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将为鼻咽癌疫苗、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开路”。

谁在让EB病毒有机可乘?

鼻咽癌,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鼻咽部咽隐窝的恶性肿瘤,与其他癌症不同,鼻咽癌发病具有明显地方特性,也被称为“广东癌”。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数据显示,华南地区和东南亚是鼻咽癌的高发区,发病率高于30/10万,而对比显示,欧洲的低发区发病率低于1/10万。

研究显示,鼻咽癌发病或与多个因素有关,遗传、环境因素等均被提及。其中,EB病毒的感染也脱离不了干系,在中国南方地区几乎所有鼻咽癌都与EB细胞感染有关,它被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Ⅰ类致癌原。

科研界早已发现,EB病毒表面的蛋白gB如若高度表达,病毒就更容易感染上皮细胞,从而致癌。但gB跟上皮细胞中的哪个蛋白“配对”,才能让病毒有机可乘?这是近50年来国际EB病毒研究领域的热点。

“接头”的关键蛋白被找到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曾木圣的研究团队从2005年起就开始关注E B病毒的致癌机制。

在建立了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细胞的高效模型后,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与EB病毒关键糖蛋白gB“对话”的首个关键蛋白是上皮细胞膜受体分子“神经菌毛素(NRP1)”,“两个蛋白对话后,才打开了细胞的‘第一道防线’。”

神经菌毛素与gB的特殊结构域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神经菌毛素传输的信号像吹响号角一样,让整个EB病毒进入通道完全打开。将病毒一层一层往下传递。”10万人中的那30个由此“中招”。

目前,鼻咽癌治疗与其他癌症并无太大差异,不能针对发病机制做靶向治疗。曾木圣介绍,神经菌毛素这一“媒介”发现后,可研发以它为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和抗体,并研发疫苗,“希望鼻咽癌和宫颈癌一样,打了疫苗就不得了。”

原文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G/html/2015-04/09/content_3406050.htm?div=-1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