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4月1日下午,8岁的李兴铭仍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他患有淋巴瘤性白血病,发着高烧,已经昏迷一周了。如果不是因为生病,小兴铭已经在读一年级了。在清醒时,他总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回家放烟花!你们一定要借钱给我治病呀,我想治好了早点儿回家。”
妈妈心痛抹泪
2014年4月初,家在广西玉林市容县自良镇思旺村的李兴铭突然出现右面颌肿块,经过一系列检查,被确诊为淋巴瘤性白血病。确诊当晚,家人立即带他赶往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
据该儿科PICU主任陈壮桂介绍,李兴铭住院后至到今年一月底基本完成了两个疗程的治疗,白血病基本上已经控制住了。小兴铭和其他孩子一样,特别喜欢看烟花,爷爷奶奶为了庆贺小孙子的疾病治愈,在家里经济拮据的情况下,特意挤出一点钱,买了几个烟花准备给孙子回家放。
但不幸的是,2月中旬起,由白血病化疗药物引起免疫抑制的并发症导致李兴铭肺部感染,同时出现持续高烧、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长期化疗导致李兴铭免疫力十分低下,肺部感染很快转移到脑部。
从3月26日至今,小兴铭一直处于昏迷的状态。“他脑部因结核菌感染,引起颅内压的增高压迫到脑细胞,使他出现昏迷状况,无法进行自主呼吸,现在的病情非常危急。”陈壮桂说。
笔者随陈壮桂到小兴铭所在的重症病房,只见他的眼睛只能无意识地睁开,化疗使他的头发掉光,面颊苍白浮肿。“兴铭,你答应妈妈要和妈妈一起回家呀!”兴铭的妈妈王金燕无助地摸着他发烫的额头,伤心欲绝地流着眼泪吁唤着。
贴心小患者常关心医护人员
儿科PICU的护士长段孟岐提起李兴铭满是心疼。她说,在儿科的护士们眼中,李兴铭是一个很听话、很坚强的孩子,她们给李兴铭取的一个外号是“李医生”。“因为他不仅很配合我们的治疗,而且他会拿着那些医疗单自己看、自己学,就像个医生一样。”
段孟岐还说,李兴铭还很贴心,“他经常会在微信给我们发问候,比如‘早上好呀’,‘你吃早餐了吗’,‘今天累不累呀’,所以我们很多护士都跟他感情很好。”
王金燕也告诉记者,兴铭生病前非常喜欢骑自行车到处玩。“即使生病他也闲不住,还能下床时,他总爱跑去找护士姐姐玩,看到我打扫卫生他也要来帮我。”在王金燕的手机相册里,生病前的兴铭阳光帅气,哪怕穿着病号服,他也笑得灿烂,让人想象不到这是一个饱受白血病折磨的孩子。
王金燕说,小兴铭在病房里还经常做算术题,如果不是因为生病,他现在已经在读一年级了。醒着的时候,他总对王金燕说:“妈妈,你们一定要借钱给我治病呀,我想治好了早点儿回家。”
为救孩子已抵押房子
2015年4月1日,李兴铭的医疗费用总计55万多元,尤其是他自3月26日转至PICU之后,每天的平均医疗费用近一万元。据陈壮桂介绍,这还是医院减免之后的费用。他表示,之后要控制脑部感染和降低颅内压,必须要进行外科引流手术,接下来的治疗费用估计需要几十万元。
李兴铭是家里的独子,其父母都是广西玉林的普通工人,其祖母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为了给兴铭治病,家里债台高筑,甚至还将房子抵押出去,虽然容县(广东)同乡会之前资助了5万多元,却也只是杯水车薪。
李兴铭患白血病之后,父母双双辞工来广州照料他,后来父亲李杰患胃炎,而祖母的糖尿病加剧同时因担心孙子精神抑郁恍惚,目前是母亲王金燕和祖父在广州照料兴铭,而父亲则回老家照料祖母。现在这个家庭已经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无助中,希望爱心人士能够伸出援助之后,让这个8岁的孩子能够重回校园,让这个家庭重燃希望。
(王金燕电话:13060893296)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5-04/03/content_7415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