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都市报】珠三角靠什么吸引年轻人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2014-05-13第AII03版 作者:钟晓慧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05-13 阅读量:

钟晓慧(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

又到一年毕业季,最近有全国在校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在广东和江苏之间做选择,毕业生更倾向于到江苏工作,比例为43 .3%和33 .2%。乍一看,10%反映了在经济发展上,珠三角与日益成为金融中心的长三角的差距。但是反过来看,也许反映的是广东在经济转型的另一种发展趋势。

这需要从广东年轻人喜欢什么、追求什么说起。刚刚去世的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弃医从文的故事让我有启发。他年轻时在医院里工作过,目睹了病人一息尚存就被宣布死亡,医院迫不及待地将鲜活的心脏移植给旁边的轮候者。他跑去质问医院领导这种不人道的做法,结果被炒鱿鱼。渡边淳一一气之下,干脆做起宅男写小说,剩下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在日本,有大量这样的年轻人,选择与主流文化和规则不太一样的生活方式,或者宅在家里,或者自成一群。在外人看来,他们奇怪且反叛,不找工作不养家,被认为是迷失的一代。但也正是这群人,支撑起日本的创意文化产业,以及日本的经济。从失业率、银行坏账、G D P增速这些常规的指标来看,日本确实经济不景气。可是,这完全不能撼动日本作为亚洲创意文化和技术革新的核心地位。

之所以举日本年轻人做例子,是因为我在珠三角地区,尤其在广州观察到大量这样的年轻人。有人像渡边一样,辞去体面稳定的公务员工作,加入乡村支教;有人组织起驴友,为偏远山区孩子送去教学用具;有人从国外学成归来,走入社区基金会;有人开办面包烘焙坊,让智障人士有尊严地养活自己;有人从城里跑到大山,跟农民一起研究怎么种产品更新鲜。这些都是广州年轻人干的事情。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有改变现状的理想,有古灵精怪的创意,有干脆利落的行动。在珠三角地区,这群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代表着另一种生活的方式,另一种社会发展的可能。

与之相适配的是,珠三角地区有着独特的沃土,滋养这个群体。广东毗邻港澳,两地民间层面的交流非常频繁,资讯和文化彼此交融。珠三角的民间组织非常活跃,为这些群体提供网络和资源平台,例如圈内闻名的ICS创新空间、千禾社区基金。广东地区,尤其广州的官员是全国出了名的开明政府,具有高度包容、回应民意的传统。

所有这些都表明,珠三角地区有可能在扎堆的“高大上”经济指标中自成一格,实现“创意、创新、创业”的经济转型。如果广东官民齐心协力确立自己的定位,那么10%显示的不是差距和劣势,而是差异和魅力。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