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三亚休假当日,早上接广州李夫人来电,老同学李瑞骥已在日前辞世,终年九十岁。
李瑞骥是我在中山大学化学工程系的老同学。我们都是一九四三年在粤北坪石镇入学。抗战时期,中大内迁,中山大学各学院分设在粤北与湖南交界的山区,极为分散,主要为避免敌机轰炸。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光是一个工学院,已分设在山区三星坪和新村两地,隔着一条大河。化学工程系和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系设在新村,电机工程和机械工程则在三星坪。因交通跋涉,同一学院的学生分为两处,只有同一地点三系的同学关系较为密切。
化工系的同学颇为团结,同级更为亲切,所以我与李兄的交谊颇为深厚。
李兄聪颖过人,学习成绩优秀。也许还是家学渊源。记得他的父亲似乎是当年岭南大学的行政人员。他家原住广州西关,战前广州西关,所住都是较有钱的家庭,所以有“西关大少”之誉。
当年大学生受各种思潮影响,左派学生反对国民党,崇拜苏联。李兄虽不是倾向国民党,他是自由派,但对左派学生言必苏联,颇为反感。常常拿着一些日常用品,讽刺地问:这是不是苏联产的?但他不是右派,对我这位思想左倾的同学,并不排斥,我们仍是好朋友。
毕业以后,同学各分东西,李兄留在广州,直至解放,他曾担任广州医学院的化学教授。
解放以后,各忙各的,来往较少。但化工系的凝聚力极强,至今每年一次的老化工系校友聚会,到者仍有数十人。绝大部分都已届耄耋之年,每人必有陪同。我也争取每年必定赴会,但见不少老校友陆续仙去,不禁感慨系之。
前年的同班同学黎兰馨,在加拿大多伦多病逝,我曾为文悼念,今天又轮到写李瑞骥的悼念文字。现在可以在广州的年会中相聚的,以一九四三年入学于坪石的,可能只剩下我与胡淑珏两人了。想当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忆往昔,难免有点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