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2022春季会】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稿件来源: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作者:欧阳钢锋 编辑:王冬梅 审核:夏瑛 发布日期:2022-06-22 阅读量: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欧阳钢锋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即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高松校长在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回归大学的育人根本,人才培养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具备强大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能够引领未来的人,阐述了“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主责建设“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起,学院已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具备了开展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基础。学院本科生培养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特色”的培养模式,培养既能扎实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系统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工学科的理论与应用前沿,具备优良的实践应用及仪器设备使用认知能力,又能结合多学科交叉知识进一步升学深造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研究生培养积极构建“扬学科、强专业、聚前沿”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科研思维训练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实施学术型研究生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着力构建有利高质量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需求高度吻合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备强大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领化工未来的人才为目标。把握机遇,立足湾区,守正创新,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推进学院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优化本科生课程设置,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在本科生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根据学校本科培养方案要求,学院对标国内外一流化工专业,全面梳理现有本科生课程设置,深入研究课程间的相互关系,确立合理的课程路线图,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教学体系。在打造“厚基础、宽口径、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学院进一步强化专业基础课教育,在公共必修课和公共平台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四大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等专业必修基础课教学,确保本科生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结合学院研究特色与方向,优化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海洋资源化工、海洋能源化工、及海洋防腐与生态等特色选修模块课程,全力打造本科生-研究生贯通课程体系。

强化实验教学,提高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对标国内化工类A+学科高校,学院努力改善实验教学软硬件条件。在目前学院与专业基础课相匹配的四大基础化学实验已可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未来三年将重点强化化工原理实验与化工专业实验等重点实验课程的软硬件条件建设,更新课程仪器设备,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大纲,着力提升本科生实践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探索和推进研究型实验实践课程建设,鼓励实验教学团队积极申报省部级以上的实验教研项目,开展实验教学理论研究,切实提高实验教学团队的专业化水平。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打造一流课程。大力推进专任教师教学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观摩和竞赛,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化工基础和化工专业两个教研室的职能,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努力在未来五年内打造一批省级一流课程,力争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

强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坚持正确思想引领。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制教育、职业伦理等思政元素,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科学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在专业实验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社会实践类课程方面,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知中国服务中国,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二、强化研究生培养和责任落实,全面提升培养质量

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重视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考核工作。学院研究生课程侧重于为研究与实践提供基础知识与技能,注重研究生课程质量和授课学生考核,鼓励考核方式多样化。根据研究生培养类型与目标,不断完善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实现培养方案的差异化。在课程设置、实践训练、科研创新等过程中拓展学科交叉。推进研究生课程与学院科研方向的衔接,提高课程内容与学院主要科学研究方向的关联性。合理设置研究生专业选修课课程,强化本科生-研究生贯通培养机制,科学衔接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必修环节要求。

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强化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规范化质量管理,重视对研究生开题报告与中期检查的审查,实施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保障研究生培养流程规范有序,全面提升培养质量。同时,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审查,严把研究生出口关。

压实研究生导师培养主体责任。学院严格落实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负责制”,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加强对青年导师的培训,增强研究生导师责任意识,鼓励青年教师坚持因材施教和自我提升相统一,切实保障研究生得到充足的学术指导;探索建立研究生导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将研究生培养质量纳入导师年度考核指标和更高层次导师资格申请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青年教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院要持续加强青年优秀人才的引进,重点加强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不断优化人才结构。重视青年教师的学术发展,着力加强青年人才培育,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和青年人才的发展目标,在改善科研实验室条件、优化研究生指标分配方案、推荐申报国家级、省部级人才计划等方面优先考虑优秀青年人才的发展需求,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四、营造高品质育人环境,实现“近者悦、远者来”的美好愿景

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围绕学校十六字人才培养理念,重新梳理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学生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等人才培养相关制度,为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改善本科教学实验条件,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海琴五号新大楼装修为契机,对标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要求,推进高规格化工实验室平台建设。以建设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指标要求为参照,推进学院实验教材编写和教学基地建设,不断夯实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平台基础。

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完善“三全育人”体系。以建设学校“三全育人”示范院系为目标,不断完善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和研究生导师构成的“全员育人”体系。探索建立辅导员、班主任的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育人队伍的成长发展,提升育人队伍整体工作水平。

文稿终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田宝才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