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2022春季会】关爱青年教师成长,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稿件来源:人工智能学院 作者:朱炬波 孟云鹤 编辑:王冬梅 审核:夏瑛 发布日期:2022-08-14 阅读量:

人工智能学院朱炬波教授

人工智能学院孟云鹤教授

中山大学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人才培养”,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主线,就是“如何激发学生、教师、院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我们的师生更加专注学术,追求卓越”。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学校建设目标对各级管理者和教师队伍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校提出将“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是核心和关键的举措,深表赞同,本文补充一点认识和两点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松校长阐述了“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核心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辩证统一关系,不是割裂和对立的。好的专业教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如果专业课程可以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的思考、清晰的表达沟通,包括培养价值判断的能力有帮助,这样的专业课程也是达到了通识教育的目标。这些要求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培养方案和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才能实现。一般说来,我校教师多为各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以及引进的优秀人才,在某一专业有较好的基础。最近二三十年国内高校在进行各种教育改革,实践了多种模式,如小班教学、实践教学、双语教学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对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否要融合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有这个共识,对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如何融合更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青年教师。

二、建议设计一种机制:以学部为主学院配合,激励与评价相结合,促进青年教师不断学习,培养教师实践博雅教育。培养学生应对复杂性、多样性和变革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和理解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现在有一个社会普遍共识,当代的创新更多的可能在于学科的交叉处产生,而我们教师往往只在某一较窄的学科方向有良好基础,要实现博雅教育,首先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成长。承认自己需要学习,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只有教师知道如何去学,学生才有可能跟随他学习;教师只有比学生善于学习,他才可能会“教”,因而才可能是“师”,也只有比学生更知道需要学习,他的“教”才可能是有价值的。因此,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首先成长为一个真正善于学习的人。同时,青年教师的成长有规律可循,设计好的青年教师成长路线图将有利于实现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的协同发展。比如,可以考虑给青年教师更多的时间去做学术研究和带研究生,通过长期建设的课程教学团队的“传帮带”来使他们尽快达到“合格”的要求,再逐渐成长为“优秀”的教师。另外一个例子是对于大的科研团队,可以考虑统筹安排教学工作量,适当调整每位教师的课时量。

三、建议学部强有力地设计课程体系并监督实施教学计划。课程教育体系是要讲科学性的,课程之间有前后关系,课程内容有交叉运用和类比关系,学部对于所属学科专业应进行全面的调研,理清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脉络,重点建设好这两类课程并规划其实施方案。这两类课程对于本科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应加强建设和监督。具体建设好这些基础课程,就要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要靠建设长期稳定的课程团队,树立优良的课程团队作风。

文稿终审:人工智能学院 余立人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