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专题聚焦

奋发有为,继往开来,努力践行一流经济学研究生自主培养之路

稿件来源:岭南学院 作者:张硕辰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8-10 阅读量:3673

岭南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 张硕辰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4月8日至9日,学校在春季工作会议聚焦研究生教育展开了充分研讨,为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稳步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工作路径。作为中山大学经济学科的重要建设单位,岭南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胸怀“国之大者”,扎根中国大地,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下努力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作出贡献,培养讲好中国经济故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在提升经济学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强化分类培养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持续总结与深入思考,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依托学院文化底蕴,不断提升硕博生源质量

中山大学自1924年成立起便设有经济学系,著名红色经济学家陈启修、何思敬、王亚南、梅龚彬先后担任经济学系主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立“中国经济学”。1989年起岭南学院成为中山大学经济学科的建设单位,学院连续三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多部教材获评国家级规划教材,多次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与耶鲁大学、牛津大学保持紧密联合,在国内外拥有良好的办学优势和影响力。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源的质量,为了吸引一流大学的优秀生源,岭南学院每年暑期都会坚持面向全国各顶尖高校的本科生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面向研究生举办“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活动”,展现岭南学院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实力,吸引全国最优秀的本科生参与岭南学院硕士研究生选拔,增进有意来岭南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对中山大学经济学科的了解。近年来,岭南学院所招收的研究生中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生源数量逐年增加。未来学院将继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吸收优质生源、培育合格人才,让更多优秀学子选择在岭南学院深造,为中山大学一流经济学研究生自主培养工作奠定重要基础。

二、优化科教融汇模式,全面加强学术创新能力

针对经济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院始终致力于强化学生们的学术创新能力,在培养环节努力把“研”字突出到位,落实到位。学院精心设计了“学术专题讲座”这一面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要求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按要求参与学院指定的学术讲座,讲座包括学院专门组织的高水平岭南学术论坛、经济学系列Seminar、金融学系列Seminar等。除考勤要求与参与数量要求外,学生要在参与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互动,并按要求提交参与讲座的学习报告,在参与过程中打开学术思维,锻炼学术交流能力。

课程是一流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为了保证博士生所修课程对后期科学研究方向的支持,学院有针对性地面向博士研究生加强了跨学科、专业前沿知识等课程的安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院从2022级博士生起增设《经济数学基础》《经济统计基础》两门课程,夯实经济学博士生的数理基础,为后续修读其他核心基础课程做好铺垫。学院为博士二年级学生开设了7门前沿专题选修课,每个教研室围绕其主要领域开设1门,授课内容以最新文献为基础,讲授该领域前沿理论和方法,打开博士生们的研究视野,引导学生构建学习跨领域理论知识的方法体系,让博士生们具有更大竞争力。

三、构建专硕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方案

围绕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学院不断探究分类培养方案,深度推进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依托企业和校友资源不断增强专硕项目的实践性和先进性。学院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面向金融专业硕士开设《证券市场前沿与实务》课程,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等企事业单位合作,邀请实务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入校授课,为同学们介绍资本市场整体发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衍生品市场等前沿实务内容。通过邀请金融业界专才授课,同学们对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最新趋势、热点领域有了进一步了解,不仅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也对职业规划有了新的思考。此外,学院还定期组织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走访中信证券、易方达、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知名企业,让学生们在参访中充分了解自身是否具有适用专业岗位要求的能力和素质。学院还邀请了在广发期货、越秀集团、兴业证券重要岗位从业的校友们担任学生们的业界导师,以职业需求和专业实践为导向,让学生们在产教融合中快速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作为学校经济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单位,未来岭南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新时代一流经济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不断深化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文稿终审:岭南学院 黄毅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