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韶关乐昌坪石镇武江北畔,坐落着一个始建于南宋的码头村——武阳司村。作为乐宜古道的必经之地,这里曾一度店铺林立,人气旺盛。 上世纪40年代初,中山大学等多所学校的前身都曾在韶关短暂扎根。近几年,“三师”志愿者团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和中山大学多位教授的寻访发掘,打捞出一段“学术抗战”的记忆。自...
近日,自然出版集团公布的2019年~2020年全球医疗机构“自然指数”数据显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再创佳绩,跃升至全国医院第4名、全球医疗机构第83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表示,2020年上半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四项重要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数量居广东省内医院之首...
在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项目的支持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近年来呈现出迅猛的发展趋势,迅速进入了研究型医院的龙头行列。近日,Nature出版集团公布了2019~2020年全球医疗机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的最新数据(统计时间为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再创佳绩,跃升至全...
近日,Nature出版集团公布了2019~2020年全球医疗机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的最新数据(统计时间为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再创佳绩,跃升至全国医院第4名,全球医疗机构第83名。 在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项目的支持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近年来呈现出迅猛的发展趋势...
结束长达97天(含归国后医学观察14天)支援塞尔维亚抗疫任务的广东医疗专家一行在白云机场受到热烈欢迎。 离开时春寒料峭,归来时已是夏日炎炎。 6月26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里鲜花与掌声环绕,这是中国政府派出的援外抗疫医疗专家组中在外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支队伍—中国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结束隔离休整返穗的欢迎活...
6月26日,由广东专家组建的中国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结束隔离休整返回广州。这是中国政府派出的援外抗疫医疗专家组中在外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支队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祝生和各派员单位领导等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迎接。 此次返回的专家组成员中,包括在塞坚守战疫82天的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彭...
“欢迎回来!”刚走到机场到达大厅,中国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唐可京就接到了同事们送上的鲜花。他们还准备了蛋糕,给唐可京一个生日惊喜。 “回家的这天恰逢生日,很巧也很有意义。”唐可京说,此次赴塞尔维亚之行终身难忘,两国之间的情谊也让她深深感动。 6月26日,中国政府派出的援外抗疫医疗专家组中在外工...
6月26日下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选派的中国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结束休整,回到广州。 援塞专家组于3月21日抵达当地,其中3名成员于5月3日回国,3名轮换成员于5月4日抵达塞尔维亚。应塞方请求,专家组3次延长在塞时间,共计在塞战“疫”82天,是国家派出的援外抗疫医疗专家组中在外工作时间最...
标题有修改,原标题“这首歌,献给他,也致敬所有的医者!” 6月23日,这是普通的一天,又是特殊的一天。 一年前的这一天,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失去了一位最勇敢无私的生命斗士——该院副院长、结直肠外科专家王磊因癌症逝世;一年后,他的遗志已燃烧成灿烂星火,无数人接过希望的火炬继续传递…… “每个医者的胸膛,...
西沙群岛再发现新物种!自去年10月命名羚羊礁海蝽后,中山大学科学家再次宣布在西沙群岛发现新物种。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贾凤龙课题组与谢强教授课题组共同完成了新物种发现工作,并将新物种命名为石屿海泽甲。 石屿海泽甲的体长只有1.10—1.22毫米,体宽0.62—0.69毫米;其生活在珊瑚石的细小孔洞中,运动非常迅...
6月21日,省长马兴瑞赴广州市,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推动国家实验室建设开展调研。强调要抓好医疗卫生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发挥广东学科研究优势,积极创建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实验室,大力打造医学科技高地,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