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壕”气冲天的免费餐券、寓意满满的团年饭菜式、精心准备的年货大礼包、老师家热气腾腾的家常菜…… 一大批高校学生选择留粤过年,让今年的春节显得特别热闹、特别温暖。在提供“不打烊”的服务、开设各式体验活动的同时,广东高校为留校学生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在校内营造喜庆的过年氛围。 为什么“别人家的高校”总...
“任务完成了。”走出机场到达厅,“重症八仙”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表情轻松,“(当地的疫情)已经得到非常稳妥的控制,新发病例每天都是个位数,重症和危重症已经清零,我们是第一批撤离的。” 2月4日15时许,中山一院驰援黑龙江新冠肺炎救治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乘机...
4日15时20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名重症医护人员完成驰援黑龙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后,从哈尔滨返回广州。这一刻对被网友亲切称为“重症八仙”之一的管向东教授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此刻距离他去年2月2日奔赴武汉已有一年,这一年里他不是在抗疫现场、就是在去抗疫现场的路上,六次出征,六战六捷! 黑龙江疫情已...
随着农历春节临近,市民返乡带动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快速增长。2月5日,目前深圳单体面积最大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临床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项目正式投入使用。该实验室及配套占地面积约4800平方米,投入使用后中大八院新冠核酸检测能力从日均1300例,扩大到万例以上。福田区副区长朱江出席启用仪式...
2月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杨东杰教授团队经过4个小时奋战,成功为林女士切除十二指肠壶腹部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从而避免了接受创伤巨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十二指肠是人体消化道的“交通枢纽”,所有的消化液均在此汇合,胃液通过幽门流向十二指肠,胆汁通过胆总管在十二指肠的开口流向十二指肠,胰...
2月2日,“中山大学汪淑钧奖学金”正式设立并进行签约仪式。该奖学金由中山大学教授汪淑钧之女夏纪梅和夏纪慧捐资100万人民币设立,旨在提高研究生在应用英语方面的传播能力,奖励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或者参加境外国际会议发表口头学术报告的优秀研究生,助力中大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教育发展基...
记者从中山大学获悉,2月2日,汪淑钧老师之女夏纪梅教授和夏纪慧校友捐资100万人民币,正式设立“中山大学汪淑钧奖学金”。该奖学金旨在提高研究生在应用英语方面的传播能力,奖励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或者参加境外国际会议发表口头学术报告的优秀研究生,助力中大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 当天的捐赠签约仪式上,中山大...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中山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通过电活性微生物驱动水体沉积物元素循环机制研究,发现电缆细菌介导上覆水溶氧波动影响沉积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电动氧气扩散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 电缆细菌是近几年在水体沉积物中广泛发现的长线状电活性微生物。研究人员...
2月2日,由中山大学汪淑钧老师之女夏纪梅教授和夏纪慧校友捐资100万人民币设立的“中山大学汪淑钧奖学金”正式设立并进行签约仪式。 该奖学金旨在提高研究生在应用英语方面的传播能力,奖励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或者参加境外国际会议发表口头学术报告的优秀研究生,助力中大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教...
近日,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组委会公布2020年度国际质量创新大赛获奖名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的《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开启“热移植”时代》项目荣获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 该项目作为中国质量创新与技术成果发表赛示范级项目由中国质量协会推荐参加国际质量创新大赛,并从来自19个国家的416个入围项目中...
2月1日上午,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薇薇做客南方报业直播间,接受南方农村报、南方+专访,畅谈化橘红的国际化发展路径,为广药、南药的产学研融合、推动产业发展献策。 【人物名片】苏薇薇,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创新中药研究开发与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广东省中药上市后质量与...
中国“中山大学”号科考船是一座先进的巨型水上实验室,它将协助科学家探索深海。 它的第一项任务是前去研究近日在中国南海发现的鲸落。 于卫东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专业领域包括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季风和气候变异 2020年3月18日,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出海远行的海洋科学家们有了不同寻常的发现。这支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