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 【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山一院无缺血器官移植项目荣获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

    近日,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组委会公布2020年度国际质量创新大赛获奖名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的《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开启“热移植”时代》项目荣获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 该项目作为中国质量创新与技术成果发表赛示范级项目由中国质量协会推荐参加国际质量创新大赛,并从来自19个国家的416个入围项目中...

  • 【人民日报客户端】苏薇薇:一味带国际范的“苦”,化橘红值得全世界拥有

    2月1日上午,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薇薇做客南方报业直播间,接受南方农村报、南方+专访,畅谈化橘红的国际化发展路径,为广药、南药的产学研融合、推动产业发展献策。 【人物名片】苏薇薇,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创新中药研究开发与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广东省中药上市后质量与...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舰杂志《信使》中英文报道“中山大学”号综合科考实习船

    中国“中山大学”号科考船是一座先进的巨型水上实验室,它将协助科学家探索深海。 它的第一项任务是前去研究近日在中国南海发现的鲸落。 于卫东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专业领域包括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季风和气候变异 2020年3月18日,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出海远行的海洋科学家们有了不同寻常的发现。这支科考...

  • 【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支撑新时代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教育、教师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这对于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培养优...

  • 【新华社客户端】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支撑新时代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教育、教师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这对于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培养优...

  • 【人民日报客户端】眼睛胀痛竟然是鼻窦癌

    生活中很多人会因患了感冒引发鼻炎或鼻窦炎,而随着感冒的好转,鼻炎的症状也会减轻,多数人不会去医院就诊。 近日,杨女士因半年来右眼明显胀痛,眼球突出不适,从广东边远山区来到深圳就诊。经CT检查,杨女士患有鼻窦肿瘤。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耳鼻喉科樊韵平主任说:“杨女士长在鼻窦内的肿瘤很罕见,因为是右眼逐...

  • 【新华网】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支撑新时代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教育、教师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这对于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培养优...

  • 【科学网】用智能技术从眼“看”肝胆

    在中山大学多学科合作的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支持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林浩添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教授钟跃思领衔的团队历时近3年,研发出全球首个通过眼部影像筛诊肝胆疾病的技术及评估系统。相关研究1月26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数字医疗》。 “眼睛结构精密、位置特殊,80%以上的外界信息均由眼部接收,相...

  • 【人民日报】释放基础研究新潜力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显著进步:经费和人员投入快速增长,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形成系统布局,重大创新成果加速产出,国际影响稳步提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基础研究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

  • 【人民日报客户端】警惕吃出来的病——痛风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患者已超过8000多万人,发病逐步年轻化,最小的患者仅13岁,而广东地区患痛风人数名列全国首位。超过50%的痛风患者为超重或肥胖,专家称之为“吃出来的病”。 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而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沉积的结晶导致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出现疼痛性...

  • 【中国政府网】李克强主持召开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和基层代表座谈会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

  • 【人民日报客户端】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在155年的办学历程中,“中山医”人始终肩负着“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家国情怀,形成了“三基三严三早”的优良教学传统和“基础厚、能力强、后劲足”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 中山大学罗俊校长曾说过,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七院”)是用最优秀的老师培养更优秀...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