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 【广州日报】准妈妈临盆前突发心脏病!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生“盲植”起搏器救回两条命!

    “产妇患有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降到每分钟30次,马上进行临时起搏器植入!”5月29日下午,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获悉,怀孕近39周的产妇陈女士(化名)由于突发心脏病,随时面临心脏骤停风险,这让陈女士和腹中的宝宝都命悬一线。危急时刻,首届“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

  • 【羊城晚报】填补空白!中肿把音乐当作药剂良方辅助肿瘤患者治疗

    “早就想做点什么,为我的病人,我的朋友。”5月27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肺癌首席龙浩教授夙愿以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简称“中肿”)和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原嫄主任学科团队联合为医生和患者举办了一场名为“清风·雅愈”的新概念音乐治疗分享会,自此拉开了肿瘤患者音乐治疗的序幕。龙浩教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

  • 【中国新闻网】宋尔卫院士团队揭示人体免疫系统对抗肿瘤机制

    “我们老百姓常常会有这样的口头禅,比如说吃了灵芝和虫草就能提高免疫力,提高了免疫力,就不会长肿瘤,或者肿瘤不会再复发,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免疫力’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近日称,要打赢这场抗肿瘤的“胜仗”,需要找到一种更为准确的方式,评估...

  •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到云南进行精准医疗帮扶

    5月19日-20日,为进一步推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精准帮扶,党建引领”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古小红,中山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林天歆及骨外科主任高梁斌到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人民医院进行了为期2天的实地调研。“十三五”以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人民日报】“‘十个坚持’昭示历史规律引领未来” 李慎明研究员为中山大学师生作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

    5月21日,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慎明研究员应邀为中山大学师生作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的题目为《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山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师资培训班骨干教师、第二十五...

  • 【广州日报】揭秘药物临床试验!孙逸仙纪念医院Ⅰ期临床研究中心举行科普活动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启动“药品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从我近期的CT结果来看,参加临床试验的效果挺好!”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Ⅰ期临床研究中心里,自愿参加某新药临床试验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梁女士(化名)满意地分享参试7个月以来的体验。5月26日上午,在该院2022年“药品科技活动周”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的启动仪...

  • 【广州日报】中山大学今年计划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7730人 2022级新生大一将在广州校区南校园集中培养

    昨日,中山大学发布2022年本科招生章程。今年中山大学计划面向全国各省(区、市)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7730人。2022级新生大一在广州校区南校园集中培养,大一学年结束后进入高考录取专业所在院系的校区(园)培养。记者留意到,与2021年本科招生章程不同,今年中大的招生章程没有了“大类招生”的表述。预留计划不超招...

  • 【中国新闻网】一篇讲话的历史穿透力和时代感召力——重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笔谈

    编者按: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为着交换对于目前文艺运动各方面问题的意见起见”,经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和凯丰在延安召集100余人参加的座谈会,几十位文艺工作者围绕会议主题发言,史称“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座谈会上两次发表讲话,后来综合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5月2日的讲话中,毛泽东明确指出:...

  • 【光明日报】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为中学生打开奇妙化学世界

    “美好的生活与未来,需要更好地理解和发展化学。我也希望大家通过我今天的讲述,更多了解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为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第一中学的学生讲授了一堂生动的化学课。作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的院士,高松以“分子科学——学科交叉融合中的化学”为主题,深入浅出...

  • 【南方日报】中大法学专家积极建言:守护平安促发展 厉行法治惠民生

    如何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与创新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广东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如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近日,省法学会组织多名专家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 【广州日报】二尖瓣“关不上”?孙逸仙纪念医院治疗有“新招”

    2022年5月21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陈样新教授团队为一名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57岁的刘叔(化名)顺利完成经导管微创二尖瓣钳夹治疗。该院是广东省首批完成类似病例钳夹的医院,目前全国仅有少数医院能完成。

  • 【南方日报】上海重症患者救治有哪些特点?“重症八仙”管向东这么说

    5月20日,赴上海指导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相关工作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教授管向东完成支援任务,回到广州。上海本轮疫情的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有哪些特点?我们对奥密克戎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南方+记者连线采访了正在隔离中的管向东。提高“餐标”对新冠康复很重要5月20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