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获悉,该院皮肤科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李鸿鹏近日遇到一老人在路边晕倒,立即上前施救,随后带其送往医院急诊科,并全程陪同就诊。由于送医及时,经过诊治,目前老人的生命体征平稳,无生命危险。记者了解到,2022年12月21日是李鸿鹏新冠感染“阳康”后上班的第一天,当天...
大医精诚施仁术,妙手医者父母心。中国的医生群体是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力量,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些台湾籍医生孜孜奋斗,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人民群众和患者的赞许。他们还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传、帮、带,将多年学医与行医的经验,传授给新一代青年医生,令治病救人的医者之道得以薪火相传。中山大学孙逸...
【光明青年论坛】 编者按 在2022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元宇宙”的发展与应用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从提出、探索到逐步走向应用,元宇宙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一步步将虚拟与现实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将会在未来更加深刻地影响每一个人。如何认识元宇宙?元宇宙会给人类社会带来...
新年伊始,做好健康第一责任人,需要全民共同提高健康素养。1月6日-8日,第九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在广州举行,在此全国乃至世界知名消化道领域专家共聚探讨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胃癌等消化道领域疾病之际,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到大众健康科普中,针对消化道领域的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痔疮、...
近日,一位感染新冠病毒的老年患者突发胸痛就诊,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到院后胸痛持续不能缓解,病情凶险。危急时刻,医护人员穿着隔离衣、铅衣、手术衣,为患者成功开通血管,将她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就出现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大五院)。12月19日晚18点,72岁的林大妈在家突然感到胸痛...
不久前,新冠阳性产妇龚女士在外院分娩后,出现产后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转入中大五院治疗。入院后,患者一度出现尿少无尿等急性肾损伤症状,产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病中心、消化内科、透析中心等进行了多学科联合会诊,给予止血、输血、抗凝、抗感染等治疗后,目前病情平稳。感染新冠病毒的孕产妇,除了宫缩痛、...
本报北京1月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今天,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6家单位,在线召开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会。本次6家单位共新增发布古籍资源6786部(件),不仅有明清版刻、稿抄本古籍,还有碑帖拓本等特色资源。截至目前,全国...
1月4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冠病毒防治专家访谈会,邀请广州四家三甲医院的医务部、内科ICU、感染科ICU、呼吸内科的负责人和护理专家,就老年人救治护理、重症救治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全力“保健康,防重症” 老年重症应收尽收问:近期医院ICU的救治能力如何,ICU床位是否紧张?医务人员到岗情况怎么样?能否应对本轮...
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感染二区里,新冠孕妇顺利分娩。2020年年初曾支援湖北抗疫的郑莉斯护士长小心翼翼地抱起了这个刚出生的宝宝。郑莉斯说:“新生命总能在这个寒冬带来一丝暖意,我相信努力过后,都是晴朗!”2022年12月31日晚,广东省中医院儿科病房,医护人员为住院患儿送上玩具万花筒。收到新年礼物的小朋友十分开...
过敏性疾病,也被称为“世纪的疾病”,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一起被WHO列为21世纪要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显著上升,仅过敏性鼻炎,5年内增加了约1亿患者。2022年12月31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过敏科承办的岭南过敏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同步成立了由13家单位组成的“过...
“这项技术可以将拍下后的图像转换成3D形式,去除个人身份特征,同时保留用于诊断的特征,主要用来诊断和记录病情。”2022年9月16日,全球首个数字面罩技术发布会现场,林浩添的发言让人印象深刻。发布会结束,换回一身白大褂的林浩添明显放松了不少。回到熟悉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办公室,他打开了话匣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