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种不为人熟知的血液制品——“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网络乃至坊间各种传言,称该药在预防和治疗新冠方面均有奇效,能提高自身免疫力等等。
致力超级计算研究20多年,亲历五代“银河”、两代“天河”超级计算机的研制,由她担任副总设计师的“天河二号”连续六次夺得世界超算500强排名冠军,见证中国超算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全过程,2019年成为ISC国际超算大会40多年来的首位女性主席……这是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卢宇彤闪闪发光...
“请让一让,急诊抢救!”1月3日傍晚约6时,医护和患者家属护送着一辆抢救车床在前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急诊科的道路上飞奔。58岁的吴先生(化名)突发心脏骤停,友人跑向附近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求助,该院急诊科秦伟强医生和童镜媛护士立马推着车床和抢救设备前往救援。一路上,童镜媛护士跪在车...
1月12日上午,圆满完成各项海试目标任务的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顺利入泊母港——珠海高栏港三一海工码头,正式交付使用。“珠海云”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持制造,该船是全球首艘具有自主航行功能和远程遥控功能的智能型海洋科考船,获得了中国船级社颁发的首张智能船舶证书。...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社会推介2022年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中山大学助力“小茶叶”成为云南省凤庆县兴县富民“大产业”的案例脱颖而出,成为获奖的6所高校之一。这是中山大学首次获此殊荣。
为了补充科室人力取消自己的返乡申请,深入“阳性病房”投身重症救治工作……1月的广州,在大部分高校学生已放假返乡之际,中山大学一批医学生坚守在临床一线,与老师们共同抗击新冠病毒,护佑患者生命。在一线救治中历练本领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山大学按照“愿返尽返”原则,允许学生自愿提出返乡申请。本学期,中山大学...
身为一名眼科大夫,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在显微镜下手术,帮助许多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他还是一名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弄潮儿”,系列研究成果登上了国际顶尖杂志,参与研发的智能化眼病筛查诊断系统有效提升了我国眼病防治效率。今年,林浩添多了一个新身份:广东省政协委员。他对履职有自己的思考:履职...
感染新冠后,发烧是一个较普遍的症状,但有人高烧,有人反复低烧,还有人退烧以后过几天又烧起来。低烧和高烧哪个更危险?为什么会反复发烧?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大五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晶主任为您解答。高烧严重还是低烧严重?年轻人和老年人有什么区别吗?刘晶:首先要明确的是,不能以发烧度数来判断新冠...
近日,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王大爷感染新冠病毒后,日渐消瘦,出现了神志萎靡、全身乏力、胃口下降等症状,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大五院)就诊。新冠病毒感染期间,身体需要更充足的营养来抵抗病毒感染,但多数老年患者进食减少、胃口不佳、康复期较长。老人“阳”后食欲不佳时,怎么办?中大五院临床营养科韩宗萍...
近日,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刘阳团队在气候变化对鸟类存活影响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其研究成果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野生动物种群下降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据悉,这是继刘阳团队揭示气候变化对于中国动物物候影响和气候变化对鸟类繁殖物候影响研究之后又一重要研究成果。全球气候变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州市健康医疗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夏敏团队揭示了肠道菌F. plautii(Flavonifractor plautii)通过抑制金属蛋白酶活性降低动脉硬化程度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Circulation Research。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研究生骆诗韵、赵雅...
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骆观正团队研究揭示多物种全基因组N6-deoxyadenosine(6mA)分布及可能来源。相关研究发表于Cell Discovery。陈丽倩博士(现为广东省人民医院博士后)和张璋副教授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骆观正教授为通讯作者,团队成员陈鸿萱、奚剑飞、刘学弘、马冬曌、钟宇浩、黄文慧、陈涛参与了该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