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 【南方日报】中山眼科中心发起成立眼科住培联盟,助力培养眼科医学人才

    8月24日,由中山大学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和广东省医师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眼科研究生论坛开幕式在广州举行。论坛上,中山眼科中心发起成立眼科住培联盟。该联盟旨在促进医疗机构间的深入合作,共同解决住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眼科医学人才。2013年底,国家卫生...

  • 【南方日报】李中和:陪肾病患者度过漫长治疗岁月

    7月20日,星期六,正值午饭时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下称“中大五院”)的一间诊室里,一位医生还在等待患者。这是中大五院肾内科首席专家、原副院长李中和。李中和是肾病领域的专家,擅长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肾病治疗。从医30余年,他不断探索腹膜透析技术,为患者送去健康。肾脏疾病难以短期...

  • 【南方日报】三代人,一段情,容庚、商承祚后人追忆百年中大先生之风

    连绵的阴雨依然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位于广州大道中的南方美术馆里,传来了阵阵爽朗的笑声。展厅里,“世纪中大 文脉绵长——容庚、商承祚翰墨展”正在展出,学人手迹里氤氲着书香门第的文化气息。今年适值中山大学百年校庆。容庚、商承祚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收藏家,时人并称“容商”。从走进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到任教...

  • 【人民日报】治疗狼疮有了中药制剂,中山一院开出首张处方

    三代医生,十年研发。8月16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的中药制剂“白花紫莲颗粒(曾用名:狼疮方颗粒)”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始供应,并由肾内科医生开出了首张用药处方。“这是该领域的创新中药制剂。”8月21日,该院肾内科主任陈崴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治疗红斑狼疮和狼疮性肾炎需要大剂量激...

  • 【21世纪经济报道】周天芸:聚焦实施举措,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锚定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对金融体制改革作出前瞻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明确金融强国建设必须坚持金融的高水平开放。近日央行行长潘功胜接受央视专访时表示,金融的高水平开放须强化金融市场制度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

  • 【新华网】功能泌尿外科医生黄海:让患者摆脱难以启齿的“社交癌”

    泌尿功能障碍是一种隐秘的疾病,甚至和最亲密的家人之间,也是难言之隐。因此,这类疾病也常被称为“社交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黄海多年来奔波于基层,致力于为患者开辟一条“触手可及”的就诊、防控通道。就诊率、知晓率低,多数患者得不到规范治疗“人们口中常说的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失禁...

  • 【南方杂志】实力“圈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这台筛查车开进河源

    “上车就能筛查,10分钟搞定!”8月15日上午,在河源市东源县人民医院急诊楼一楼门口,一辆粉色的乳腺筛查车格外引人注目,适龄女性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正有序排队、登记、检查,半个小时后就能拿到检查结果。河源,是一座与水有缘、与林相伴的国家园林城市。在这座绿色城市里,如何实现与健康科普的“双向奔赴”?“逸仙...

  • 【中国新闻网】《蒲蛰龙传》发布 叙述中国生物防治奠基人的故事

    《蒲蛰龙传》新书发布会16日在2024南国书香节主会场举行。活动现场,蒲蛰龙的第一位博士生、中山大学教授庞义,与《蒲蛰龙传》作者麦淑萍共同回忆“中国生物防治奠基人”蒲蛰龙的一生。今年7月,《蒲蛰龙传》由岭南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详细记录了蒲蛰龙一生的事迹,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原副...

  • 【南方日报】王威廉:未来我们如何阅读?

    ■编者按8月16日,2024年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开幕。“书香羊城 穗阅静好”,新世代的当下,我们要如何阅读?本期海风特邀广东两位知名作家王威廉、陈崇正,分享他们的阅读理念。读书的节日越来越盛大,这种盛大也越来越有一种急迫的感觉,仿佛要让人们在这一天读完天下的书。这也不是不能理解,纸媒正在加速离开我们的...

  • 【新快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凌云:抽丝剥茧查病因 她炼就了辨症的慧眼

    病魔附体,消化系统出现症状,“真相”就是肉眼所见?擅长多学科会诊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凌云教授的经验是: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肝功能异常,病因未必是来自肝脏病变,可能涉及感染、药物性损伤,甚至是内分泌激素异常;看起来是消化系统“肿瘤”,但有可能是免疫性炎症,用肿物“故布疑阵”。...

  • 【南方日报】传递榜样力量!2024年“青年医学尖兵”“广州好医生”名单揭晓

    8月16日,庆“8·19”中国医师节暨首届十大广州“青年医学尖兵”&百名“广州好医生”主题分享会在广州举行。活动现场,首届十大广州“青年医学尖兵”及百名“广州好医生”名单正式揭晓。本次活动由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广州卫健委”)、广州市总工会主办,旨在表彰广州医务工作者的卓越贡献,分享医疗创新成果,...

  • 【广州日报】广州好医生丁震:“丁一针”是这样炼成的

    一根细细的针管,通过超声内镜的指引,进行器官穿刺,以获得组织学标本,从而确定病变的性质及来源。针对肿瘤穿刺,一般而言需要进行3-4次的穿刺,才能确保阳性率,而他却练就了1针就能达到阳性标准的本领,被业内称为“丁一针”。他便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主任、消化内科副主任丁震教授。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