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主页
English
首页
中大头条
综合新闻
一线动态
科研新闻
专题聚焦
媒体中大
视频中大
中大人物
中大校报
师生文苑
搜索结果
图说中大
EN
首页
中大头条
综合新闻
一线动态
科研新闻
专题聚焦
媒体中大
视频中大
中大人物
中大校报
师生文苑
搜索结果
图说中大
中山大学主页
English
师生文苑
首页
>
师生文苑
06
2025/05
张潮:以数为媒,传承“绿色记忆”
古树名木作为城市与乡村日常生活的参与者,分布在城市的街角巷陌、乡村的田园景观中,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是城市与乡村文化传承的记录者,更是很多人成长历程的精神地标。在现代数字社会,媒介化与个体化交叠缠绕已然成为社会整体的发展态势,如何重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城市的联结机制,成为建设有机团结、美好社会的关键议题。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利用可以放置在重建以上联结的意义框架中,进行更多创新探索。许多名山...
06
2025/05
王 芊:文体学与文章学
“文体”指文学作品的体裁与体貌,包括形下的体制形态、语言特征、表现方式,形上的风格面貌、精神内涵等方面。中国文学由诗、赋、文、词、戏曲、小说等诸多文体组成,每种大类文体下还可按不同标准细分出各式小文体,如诗歌按格律可分为古、近体诗,按字数可分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各类文体的历史发展、形态演变、地位升降以及相互融合,构成了中国文学的演进线索之一。王国维“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
24
2025/04
吴重庆:八十年代里的那把蒲扇——记李锦全老师
在“新世纪”里,我一直不太习惯使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遣词,因为这会让我觉得自己无端地与“八十年代”拉开了距离。于我及同龄者——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人而言,“八十年代”绝非仅具时间纪年的义含,她永远是过来者重温理想的“根据地”,更是六十年代人青春与气质的萌生期。在“八十年代”,我们这一代人迟缓而生怯地发育,而最相宜的环境,莫过于大学校园,那是青草如斯、绿意仍然的康乐园。我虽然早在八十年代初年即进...
23
2025/04
黄仕忠:名家的文字,在我脑海中如溪水般流淌过
[名家书房]“算起来,我可以说是有四个书房了:两个在家里,其中一个是和孩子共享的;两个在学校,其中一个和学生共用。” ——黄仕忠黄仕忠,1978年考入杭州大学,1989年在中山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最中意的事情是读书,曾有志看遍全世界所藏中国戏曲,以十年时间调查日本之所藏,为之编制目录,并选取珍稀版本影印,继而拓展至欧美所藏。著有《中国戏曲史研究》《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等...
14
2025/04
吴承学:我人生中获利最大的一次“投资”
“我的书房‘澹斋’在中山大学中文堂七楼,约二三十平方米,藏书很杂,以实用为主,没有统计过数量,架上地上都堆满书。对我来说,最珍贵的是父辈留下来的书及师友的赠书。读前辈与师友的书,就像和他们相晤,听他们聊人生,谈治学。摩挲品赏,见书如面。”——吴承学吴承学,1977年考入中山大学,1994年晋升教授,2006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著有《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等,曾获“思勉原创...
01
2025/04
赵立彬:孙中山与中山大学
在中国大陆,以人物命名的大学很少,而由伟人亲手创办、并以伟人名字冠名,从而将一位世纪伟人与一所大学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当数中山大学。秉持“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 ,孙中山于1924年亲手创办了广东大学。1926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今天,中山大学已发展成为蜚声中外的著名学府、华南地区的第一名校。孙中山与中山大学的不解之缘,在现代中国的教育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重要...
27
2025/03
周春健:父亲的“手艺”
先君云亭先生像2015年9月7日,先君(讳玉华,字云亭)遽归道山,享年七十三岁。十年来,无数次与父亲在梦中相遇。虽然父亲生前一两年已坐上轮椅,甚至生活不太能自理,但梦中的父亲却依然为着每个子女的发展,为着整个家庭殚精竭虑、费心操持。十载光阴,父亲从未离我们而去,父亲就在我们身边……一自幼时起,父亲在我们心目中就是一个“严父”形象。他的严厉,不仅在于对待读书治学上的一丝不苟、实事求是,更在于严格要求子...
10
2025/02
黎国韬: 历代教坊史料辑录与研究
历代教坊史料辑录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7AZD029),负责人为中山大学黎国韬教授。结项成果以专著形式(四册)呈现,是目前有关教坊最详尽、最系统的著述之一,对于古代乐官研究、古代文学研究、古代优伶研究、古代戏剧研究、古代乐舞研究等领域,均具有较高参考价值。作为乐官机构之一的教坊(司),始置于唐武德初,废置于清雍正七年。由于这个机构历史悠久,又与古代音乐、舞蹈、百戏、戏剧、戏曲、乐官、乐户、女乐等存在密...
24
2025/01
周春健:儒家经典《十三经》编集过程述略
所谓“十三经”,是指儒家学派尊奉的十三部经典著作,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的编成,经历了一个从六经到五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长期的不断丰满的过程。先秦时期,儒家经典只有六部,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时称“六经”,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六经之名,始于《庄子·天运...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下页
尾页
到第
页
跳转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