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 31 2022-08

    吴桐、程斌团队与谭彩萍、毛宗万团队合作提出口腔鳞癌光免疫治疗新策略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周嘉颖)口腔鳞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局部乏氧和免疫抑制是口腔鳞癌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利用光敏剂在特定波长光照射后生成活性氧(ROS)杀伤肿瘤细胞的光动力疗法(PDT)在临床取得一定效果,但传统PDT药物的高氧依赖性限制其进一步广泛应用。2022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吴桐副主任医师、程斌教授团队联合中山大学化学学院的谭彩萍教授、毛宗万教授团队在Biomaterials杂志发...

  • 08 2022-08

    施松涛、寇晓星团队提出“土壤”挽救“种子”的糖尿病治疗新策略

    中大新闻讯(通讯员寇晓星)2022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施松涛教授、寇晓星研究员团队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杂志发表了题为“Exocrine pancreas regeneration modifies original pancreas to alleviate diabetes in mouse models”的论文。研究发现肾囊膜下移植胰腺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pancreas-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MSC)可以异位再生胰腺外分泌腺,并启动宿主胰岛的恢复治疗1型糖尿病,首...

  • 27 2022-07

    【羊城晚报】中大历史学系:营造脱俗求真育人环境,培养新时代卓越历史学人才

    “在课上聆听老师传道解惑,在课后追寻前人生命足迹。穿梭于泛黄故纸,眼观群星如何升落,生命愈发丰厚;行走于广袤田野,见证族群何以延续,思想日益深邃。历史学系的培养,使我既有‘坐得住’的耐心,又有‘跑得动’的决心。”中山大学历史学系2019级本科生、2020-2021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李婧瑶如是说。

  • 20 2022-07

    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荣获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大新闻网广州7月20日电(通讯员唐艳丽)7月16-18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创新赋能•科技自强’——第十一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盛典暨202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于北京与苏州同期召开。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教授团队完成的“致盲眼病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体系的创研和应用”成果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2 2022-06
  • 28 2022-06

    郑跃团队在力磁耦合效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刘林杰)磁性与机械应变梯度耦合的挠曲磁效应(Flexomagnetic Effect)是磁性材料中一种重要的力磁耦合效应,其在推动传感、致动与俘能等新型智能电子器件向小型化和低功耗的发展趋势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受到物理、力学、材料以及器件工程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磁性(时间反演对称破缺)与应变梯度(空间反演对称破缺)在物理对称性上的巨大差异,传统材料与器件内禀挠曲磁效应非常微...

  • 08 2022-06

    中山大学施苏华教授荣获国际生物地理学会首批杰出会士称号

    中大新闻网广州6月8日电(通讯员何子文)第10届国际生物地理学会双年会,于2022年6月2日至6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会议宣布了学会理事会选举产生的首批国际生物地理学会杰出会士名单。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苏华荣获此殊荣。

  • 22 2022-06

    陈永明团队在动态交联生物水凝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陈永明)动态交联水凝胶在结构上与人体组织类似,具有良好的自愈合性能和粘弹性,作为一种仿生材料,在医学领域具有极其诱人的应用前景。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永明教授与合作者在国际上最早提出了用酰腙动态共价键构建自修复性能优异的聚合物交联网络凝胶(Macromolecules 2010, 43, 1191-1194),该动态共价键体系已经成为国际自修复领域的代表之一。近年来,该团队发展了一系列的动态共价键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