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身处转型期的中国,基于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中国关怀,以扎实的科研成果和出色的人才培养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这是学院的使命和担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课堂教学之外,学院致力于通过课程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形式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强化实践能力、提升公共关怀,培养身心、品德、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实践教学的主要推动者之一,郭忠华副院长向我们介绍了学院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
记:记者
郭:郭忠华教授

政务学院“三下乡”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
记:郭教授您好,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纵观各个院系情况,实践教学学分占比都不低,从中可以看出我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那么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政务学院”)在设计实践教学方面主要有哪些理念?
郭:实践教学是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必须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制定了“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十二字人才培养方针。实际上,早在2010年前后,政务学院也制定了“身心健康、德才双修、担当精神、天下情怀”的十六字人才培养方针。两者在理念上具有高度一致性。我们把这一培养理念细化为身心、品德、知识、能力四个方面,把它们作为本科生培养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政务学院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那就是培养两种类型的人才:一是培养“推动知识传播、知识增长的学术创新型人才”,二是培养“担任国家或者社会治理的管理者、领导者和政治家”。前一类侧重于知识创造,后一类侧重于政府和社会治理。但是,不论是培养内容的落实还是培养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素养和强大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渠道,身心、品德、知识、能力的培养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实践中去。认识到这一点,政务学院把实践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核心环节,并为此设计了体系完整、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实践教学项目。
记:您刚才提到政务学院设计了“体系完整、类型多样、功能各异”的实践教学活动,能再详细介绍一下吗?开展这些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又如何呢?
郭:我们的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课程实践、研究实践和社会实践。
课程实践包括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现场教学。学院在大学三年级阶段开设《专业实习》专业必修课,由专业教师、教辅人员合力拓展学生的实习单位,目前已在多家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设立学生专业实习基地,如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政务管理办公室、番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青工青农部、共青团广州市越秀区委员会、广州市地税局等。每年输送近百名学生前往参与专业实习,为学生拓展课堂理论学习、提升职业发展技能提供平台。在毕业论文方面,除了一直坚持的论文写作形式外,近两年,学院还鼓励学生以“毕业设计”的形式完成毕业论文,即学生可自行组队选题,共同完成毕业设计。一般每个项目3-4个人,团队需要完成一份总体报告,另外每个人还需要写一份个人报告,阐述自己在这个团队中发挥的作用和切身的感受。最终的成绩也由个人报告和总体报告两部分的成绩组成。
研究实践目前主要由阅读训练、科研训练、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政务关注比赛等四部分组成。阅读训练主要通过执行政务学院特有的“悦读家”计划,由全程导师指导完成。政务学院实行“双导师制”,每名本科生都配备有一位“全程导师”和一位“职业导师”,全程导师给予学生学业方面的指导,职业导师(主要由优秀院友担任)给予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方面的指导。“悦读家”计划要求每名学生每年至少读十本专业书籍,全程导师从每名学生的读书报告中抽取两篇进行详细批改,以此为基础,每年召开两次读书会,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专业书籍阅读和提升理论思维。自2015年起,政务学院开设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由学院给予调研资助。项目由学生自主申报,立项后项目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并在项目完成时撰写科研成果报告。项目答辩完成后,学院选择其中优秀的项目推荐参加学校、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申报与资助。该项目旨在促进本科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科研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本科生提供开展科学研究的训练机会。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和政务关注比赛已经成为广东省社会实践的品牌项目。它们鼓励学生组队参与,选择公共管理的典型案例进行调研,评出优胜奖项。两个比赛旨在提高学生对政策问题、民生问题等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为广大学子提供一个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良好锻炼平台。为了给学生提升良好的科研训练平台,学院专门建立了民意调查中心、阅读家书库等,方便学生使用。

政务学院“三下乡”活动做企业调研
社会实践项目主要由“红三月”“三下乡”“政能量志愿活动”等具有公共关怀性质的项目组成。它们主要由学工部组织实施,其中许多项目目前已成为实践教学的特色品牌活动,开展历史近10年之久。这些项目主要是促使学生走进田野和基层,加强学生的现实体验感,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这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它们使学生在身心培养、知识探索、社会实践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我这里仅以近两年为例,在2014年,政务学院团委摘得“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的殊荣,政能量“明灯课堂”项目在第三届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上获得创意大赛的金奖。2015年,黄佳娴等学生组成的团队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
记: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成本,您觉得政务学院是如何做到多年以来坚持不懈并不断进步的呢?相比其他学院、其他学校,政务学院的实践教学有哪些特色与亮点呢?
郭:在我看来,要把实践教学活动做好,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包括目标的明确、体系的完善、人员的支撑、资源的配套等。
首先是目标方面,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关键是要知道,做这些活动是为了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它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只有目标明确了,开展起来才会有动力。否则,不仅会显得很零散,而且可能变得为了开展活动而活动。其次,多元化、全方位的实践教学,离不开良好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要把实践教学旨在达到的目标分解成不同的层次和单元,不同的层次和内容单元都具有相应的项目与之对应,使学生具有多元化的选择。第三,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人员的支持,要把教师、教务、学工、团委、行政、院友等方面的人力调配起来,形成有机配合的机制。从政务学院的经验来看,在师资方面,我们已经形成了以全程导师与职业导师主体的“双导师”制;在项目组织方面,我们形成了学工、团委、教务为主的主体结构,学院行政积极配合的机制。第四,从资源配套来看,既包括开展实践教学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包括经费、制度等软件资源。政务学院目前设置了独立的电话调查室、悦读家书库等硬件资源,为各类实践教学项目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并形成了齐全的项目管理制度。它们为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了扎实的后勤保障。
关于学院实践教学的特色与亮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务学院把实践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重点,鼓励学生用读书、调研等方式去充实课外生活,如果没有这种理念,实践活动是无法开展的。二是学院目前具备了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课程到科研再到社会实践,我们清楚要锻炼学生哪几方面的能力,整个流程该怎么走。三是学院开设了多元化的实践项目,也就是在课程实践、研究实践、社会实践这三方面,我们下设了多个项目。打个比方,在公共关怀这块,学院设计了“政能量志愿服务团”“红三月”“三下乡”等多个子品牌活动。四是在实践活动中,学院采取自选和必选的结合,给予学生较高的自由度。比如,专业实习、论文的课程调研是一定要参加的,但是科研训练、案例大赛等科研项目,学生则可以自愿参加、自由组队,因此具有一定的灵活度。

政能量志愿团赴南村中学开展活动
记:通过您的介绍,我们感到政务学院的实践教学活动确实很有特色,成效也很显著。那么您认为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对学院人才培养的意义在哪里呢?
郭:开展实践教学对政务学院人才培养的意义重大。首先,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能力。课堂上学了这么多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的理论知识,如何在实践中去运用它们、反思它们呢?实践教学就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其次,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是由老师来组织的,以老师为中心,但课后,则可以由学生自身进行自主学习。比如科研训练、案例大赛等,这些都需要由学生自己来设计项目、组建团队、组织讨论、调研、最后完成答辩的一系列环节,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再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也是我们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出发点之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如何合作,这一点十分重要。去年,第一届科研训练项目开展时,有一个团队选了南校区对面的布匹市场作为调研对象,结果他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开交流会时,有一个学生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因为你要访谈一个人,但他不理你,你要发问卷调查,人家说很忙,要你走开点,如何进入和开展调查是一个问题。这些困难都要通过团队的努力和合作去克服,这对个人内在品质的锻炼和坚毅性格的塑造十分重要。最后,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社会的关注度。不论是学校“十二字”方针中的“家国情怀”还是学院十六方针中的“天下情怀”,都要求学生深入实际,去关注社会、体验社会。
记:政务学院的学子能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情况进行反馈吗,有哪些途径?学院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郭:我们一直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的反馈。目前反馈的途径主要有两个。第一个途径是从学生的参与度可以看出学生喜不喜欢这个项目。当然,有些需要强制实行的实践教学项目,即使学生不喜欢,我们还是得做,而事实也证明这样的做法对他们是有利的。就拿“悦读家”计划来说,我经常带学生开读书会,刚开始,他们都不太认同这个计划,但后来都渐渐转变了态度,理解这是为了形成自身巩固的知识基础。现在学院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度非常高,今年的科研训练项目申请现在还在进行中,我昨天了解到,已经有许多队伍报名参加了。第二个途径是开本科生交流会。他们经常会有各种困惑,我们就认真听取他们反馈,并给予他们指导。每个项目定下来后,还会开各种负责人的会议,便于我们与学生时刻保持互动,这些也是我们调整政策的依据。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可以通过帮忙联系校友、出具调研证明等方式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记: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可能更容易遇到一些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就您的体会而言,政务学院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有遇到过什么问题吗?未来的实践教学又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郭:我们的确碰到过不少难题,我这里仅说几个比较重要的:一是学院在学分设置上的主动权有限,难以给予实践教学活动合理的学分。比如说“悦读家”计划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很多书籍,还要写读书报告,而目前这一项目又没有相应的学分制度,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对于老师而言也是一样,因为没有学分,就不能算工作量。二是管理制度的弹性不足,比如对于经费的使用,通常规定得过细过死,不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灵活开展。三是人力资源的短缺。开展实践教学需要指导老师、辅导员等丰富的人力资源投入,但目前的缺口非常大,现有的工作人员显得不堪重负。
现在政务学院实践教学方面的基本框架已经成形,我们未来要做的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把既有的项目做精做细,二是开辟新的特色化的实践教学项目。我这里重点讲一下第二个方面。关于特色化的实践教学项目,我们已有一些初步的构想,重点落在对学生“特色能力”的培养上,比如演讲与口才、英语能力、领导能力等。我们就计划开设政治哲学训练营、公共决策训练营、方法论训练营和英语能力训练营等四个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特色能力。比如,政治哲学训练营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和演讲能力;公共决策训练营旨在培养学生对公共政策的关注度和公共决策的能力;方法论训练营旨在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问卷、数据分析、访谈以及相关软件的运用等;英语能力训练营则充分利用政务学院优质的海归师资,培养学生进行英语交流、英语写作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