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 【广州日报】你好,爬山虎

    中山大学中文系 方璲稀 爬山虎说:我的根在山下,可我的心高耸云端。 三年前的那个午后,阳光很热,炙烤着大地。茁壮的大榕树为行人挡住了灼目的阳光,斑驳细碎的光影下,唯见白灰色的水泥墙上张扬地绽放着的那一壁嚣张的绿——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爬山虎。 上一次回到母校,班主任曾问我,毕业一年多了,对于学校的一草一...

  • 【广州日报】我不是援助者而是收获者

    他们是医生,行走在天灾、战乱、疫病、饥荒之间,没有疆界。他们的病人,无分种族、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但都身陷困境。他们不向病人收取分毫。他们是无国界医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迄今,中国大陆仅有8位医务工作者参加无国界医生,广州土生土长的麻醉科医生赵一凡就是其中一员,也是现在唯一供职于广州医院的无国...

  • 【广州日报】财政专项资金为何成了“唐僧肉”?

    林江(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 财政部企业司综合处原处长陈柱兵,被控利用手中的国家专项资金管理权,10年间单独或伙同他人收受财物2400余万元。本案的相关判决中显示,申报国家专项资金的企业,将20%的划拨资金作为回扣行贿主管官员,俨然已经成为业内潜规则。 一般来说,财政专项资金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为了...

  • 【信息时报】中大地铁专线“开通”

    近日,“中山大学地铁线路图”在微博上被热转,其精致程度足以与广州地铁线路图媲美,引不少网友转发和评论。还有网友被该线路图弄糊涂了,“请问这个是怎么回事?中大开通了校园地铁专线?!” 记者看到,这4张校园地铁线路图与一般地铁线路图类似,将校园内建筑作为站点,分别用中、英文标识,椭圆形圆圈表示交叉路口...

  • 【羊城晚报】陈序经:主张“全盘西化”的历史大家

    8月5日,广州的黄昏,天空朗耀,绚烂之至。 中山大学南校区马岗顶,靠近图书馆的一幢别墅式老屋,红墙绿瓦,沐浴在这极静谧而明媚的黄昏里。老屋门廊柱子上,挂着一块漆有“陈序经故居”五个繁体金字的牌匾。 屋里有人,敲门通报后,开门人领我们进去。陈序经故居目前只开放了门廊和走廊,老屋现被一学院用作办公机构。...

  • 【深圳商报】吴宏聪:薪尽火传

    “我只是一个教书匠,能让学生们汲取知识并得到启迪,是我最大的欣慰和满足。”这是吴宏聪教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8月17日,是吴宏聪教授两周年祭日。人师楷模,薪尽火传。《烨烨师光——吴宏聪教授纪念文集》刚刚出版,关于吴老传承的西南联大精神,关于他甘为人梯的故事仍在中山大学校园和中文系校友中传颂着。...

  • 【广州日报】“七夕”应是古代妇女节

    过几天,农历七月七,人称“七姐诞”,拜祀活动在晩上举行,故又称“七夕”。前些时候,有人以为这是“中国情人节”,其实是天大的误解。 在古代,我国便有牛郎织女的传说,它是农业社会男耕女织形态的反映。到汉代,这传说强调织女是玉皇的第七个女儿,她爱上了牵牛绳的农夫。玉皇大怒,把他们分隔在银河两边,每年七月...

  • 【广州日报】“猩猩”一错三年 谁在作态

    昨天,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再次指出,城隍庙不纠错不是一家单位的事情,丢的是广州的面子。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表示,这样的错误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有关主管必须有人出来纠正。 提起城隍庙对联,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假托城隍之口教化世人,醒世警世,在世人眼里,城隍庙对联某种程度上构筑成城隍文化最核心也最精...

  • 【新华网】中山大学海南校友会举行“迎送双新”活动

    新华网海南频道8月4日电 中山大学海南校友会“爱心奖助学金”颁发仪式暨校友交流会昨天下午在海口举行。海南今年考取中山大学的55名学生全部获得奖品,其中7名贫困生还领到了丰厚的助学金。同时,海口图书馆向中山大学海南同乡会捐赠了200本图书。 中山大学海南校友会爱心奖助学基金,主要来自海南校友企业的热心赞助,...

  • 【中国新闻网】中山大学海外校友子女回华寻根 延续校友情缘

    中新网8月1日电 据中国华文教育网站消息,在国务院侨办、广东省侨办、海外各校友分会、潮州当地热心校友和社会贤达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山大学校友总会组织的2013年中山大学海外校友子女“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顺利开展。15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地的中山大学海外校友子女齐聚广州,开启为期12天的中国寻根之旅。 ...

  • 【广州日报】摘斗摩霄倚栏看剑

    假期,许多有条件的朋友都会外出旅游,增长见识,这自然是好事。其实,在我们身边,名闻中外的越秀山,也是大好的去处。 越秀山优美的景点很多,但我最喜欢站在镇海楼前,凭栏四望。在这里,涌入眼帘的不仅是高楼林立,玉宇连绵,透过云卷云舒,我又仿佛看见了多少年来广州的潮起潮落。 从镇海楼向下望,是越秀山体育场...

  • 【南方都市报】过瘾!中学生也有导师

    大学“导师制”已不再新鲜,中学生有导师才过瘾!今年9月,广州40名高一学生会在导师带领下,进行为期至少一年的调研和科学实验。 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山大学将作为首届试点展开“中学生英才计划”。 中山大学逸仙学院将负责开展“英才计划”组织和选拔工作...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