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 【中国科学报】为受损神经搭起“神桥”

    本报讯 广州中大医疗器械公司与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刘小林为研究主体的团队合作,研发出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神桥”,日前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正式获得准产注册证,获准临床使用与上市。 周围神经损伤,在和平年代和战时均十分常见。受损神经的修复与重建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仍是一...

  • 【广州日报】中大保安娶瑞典留学生

    本报讯 这又是一个高校保安的故事,足够励志:中山大学保安杨顺在学校工作期间自学英语,有时间还会到课堂旁听课程。最为神奇的是,在为留学生补习中文时,他认识了来中大留学的瑞典姑娘晓梦,两人坠入爱河,最近在瑞典结婚。获得瑞典居留签证的杨顺目前正在瑞典学校学习瑞典语,他的理想是能在瑞典上大学,不再当旁听生...

  • 【南方都市报】陈平原:大学的职责,首先是教学

    陈平原 著名学者。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1978年入学中山大学中文系,1984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 8 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 0 0 8年至2012年8月任北大中文系主任。现为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学期开学,陈平原不再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他主动请辞,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有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做...

  • 【广东科技报】为损伤神经搭建“神桥”

    本报讯 近日,“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神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批,正式获得准产注册证,获准临床使用与上市。 神经受损的修复与重建向来是全球医学界面临的复杂难题。根据珠三角2003-2010年各大城市的1万多份探访记录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工伤者82.56%都属于手外伤,其中断指超过70%。且不说断...

  • 【新快报】从废弃截肢里提取神经修复人身上损伤的神经

    新快报讯 昨日上午,由中山大学研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神桥”,在中山大学揭开神秘面纱。“神桥”主要负责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刘小林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早在今年5月,“神桥”就开始在全国各省市医院投入使用,目前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据了解,全体人群中有神经缺损的约...

  • 【广州日报】“神桥”修复受损神经

    本报讯 中山大学科研人员找到一种能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材料,这是中国自行研发的国内唯一获正式批准的缺损神经修复材料,该材料已正式获得准产注册证,获准临床使用与上市。通俗来说,该材料可在“断胳膊断腿”的人进行神经修复手术时,替代通常使用的自体神经。 此材料全称为“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简称“神...

  • 【羊城晚报】中大“神桥”项目获准临床使用 神经缺损修复有希望

    新材料来自废弃人体截肢,可让神经细胞神奇再生 神经缺损者修复有希望 羊城晚报讯 由中山大学研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神桥),日前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严格审批, 正式获准临床使用与上市。这是我国第一种通过审批的人体组织工程材料(即用工业化手段做成的工程型材料来代替...

  • 【中国新闻网】中大科研人员研发出能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材料

    中新网广州9月6日电 中山大学6日对外宣布,该校科研人员找到一种能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材料。校方称,这是中国自行研发的国内唯一获正式批准的缺损神经修复材料,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它的面市,将造福于因神经缺损而致残的患者,使他们恢复劳动与生活能力。 此材料全称为“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简称“神桥”),...

  • 【光明日报】中山大学“神桥”造福神经缺损患者

    本报广州9月6日电 今天,中山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其研发成功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简称“神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批,正式获得准产注册证,获准临床使用与上市。 “神桥”是同种异体神经化学萃取后的去细胞灭菌细胞外基质材料,用于桥接神经缺损,是一种可替代自体神经用于修复周...

  • 【人民网】国开行与中山大学协议合作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山大学9月3日在京举行高层联席会议并签订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推动学科建设、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校企重大产业项目实施、科技园区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产业化率,共同促进中山大学的科研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

  • 【南方日报】开学在即,届时中大8000多名新生都要交一份特殊“作业”——“公益囊” 教育界人士称:公益将成大学生主流价值选择

    聚焦 新学年即将开始,今年入读中山大学的8000多名新生在报到时都要交上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公益囊”。“囊”中装的不是“妙计”,而是他们利用暑假参与公益服务的所为、所见、所闻、所感。这是中山大学为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的一项创举,也是对方兴未艾的校园公益风潮的积极呼应。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广州日报】“中大西门牌坊”望修复

    77年历史的老中大西门牌坊有望获得修复,周边环境将得到改善,牌坊下方将由车行道改为人行道。昨日,记者从广州市文广新局对广州市政协委员的提案中获悉,去年,网友热议的五山街华南理工大学长江北路(东莞庄粤垦路口)斜坡处的“国立中山大学西门牌坊”风化开裂,字迹模糊,周边环境杂乱的情况有望得到改善。广州市有...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