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晚7点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批134人医疗队出发前往广州琶洲方舱医院,他们连夜铺好500多张床位,一个通宵未眠,并于10日早上6点多迎来首批150名左右轻症新冠肺炎感染者入住。
迎战三年以来广州最复杂、最严峻的疫情,方舱医院至关重要。11月7日,黄埔方舱医院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者治愈出院。记者了解到,自10月29日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称“中山三院”)273名医疗队员连夜承担起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托管重担,24小时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11月10日,羊城晚报记者通过联系黄埔...
“好神奇,脖子和头不痛了!”当细细的银针从脖颈处拔出时,患者不禁发出感叹。在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的隔离病房,一名33岁的男性患者因失眠等诱发颈椎疾病,出现颈项部剧烈疼痛和头痛而求助于方舱医疗团队。
“胜浩,海珠区疫情较严重,疾控中心需要我们支援流调工作。你抓紧时间招募志愿者,晚上6时30分到达临时流调中心……”11月5日下午5时30分,正在宿舍准备开题报告的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1级研究生王胜浩突然接到学院党委副书记打来的电话,语气急促。20分钟后,82名学生志愿者集结完毕。这其中,有经过多次流调的研究...
“今天还有几个重要事项要一一落实,尤其是后勤保障……”8日一早,崇雨田已经联系接打了多个电话,处理了一堆棘手的问题。崇雨田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的教授,也是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的总领队。10月29日,根据广东省、广州市有关部门统一部署,中山三院进驻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负责全面托管,加入到迎战三年来广...
广州市正面临三年来最复杂、最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11月8日晚上十点半,中山大学接到广州市海珠区疾控中心的支援请求,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0分钟就集结了20名公共卫生专业的大学生组成流调志愿队,投入到电话流调和信息分析工作中。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今世界大势,是各国人民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鹏与四川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刘少英团队合作,研究揭示了横断山脉田鼠物种多样性形成的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通讯-生物学》。
面对疫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医务工作者主动出击,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各个领域,主动开展志愿服务、化身大白奋战一线,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力量。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左涛研究员团队在《柳叶刀·微生物》上发表综述,揭示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和肠道稳态的重要作用。肠道真菌菌群是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一个微小但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参与调节宿主免疫同源性、病理生理过程以及共存于肠道的细菌微生物组的组装。过去十年里,越来越多的研究对健康和多种病理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