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 【科技日报】中山大学“天琴一号”成果亮相第十四届珠海航展

    近日,记者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航展)上看到,来自中山大学的“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作为空间探测领域重大成果,在国家航天局展厅展出,向世界展示空间引力波探测的中国方案。

  • 【南方杂志】肿瘤防治中心全力以赴抗击疫情

    云山珠水齐守护,同心奋斗共战疫。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肿”)的他们,有的勇对“疫”境、无畏无惧抗击病毒;有的年近退休,却不惧风雨冲锋一线;有的闻令而动、以快制快……从1人到1万余人,这就是中肿温度、中肿速度、中肿态度!

  • 【羊城晚报】胡雪莲、杜贺: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形势的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其中一个方面为“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

  • 【羊城晚报】中山一院再添医疗重器大幅缩短检查时间

    11月10日上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2周年院庆到来之际,医院举行门急诊检验室、医学影像中心三区、核医学科三区启用揭牌仪式。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介绍,这三个区域启动后将进一步促进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大幅度、高质量提升,满足老百姓就医需求,助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患者能直接感受到的变...

  • 【广州日报】孙逸仙纪念医院力保患者“有药可用”

    “我是绿码,我能回到医院待命!”11月10日晚,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药师们集结回院待命。疫情之下,他们力保患者“有药可用”。

  • 【广州日报】中山三院陶炯教授:居家期间如何调适心情?

    居家期间如何调适心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陶炯教授建议,当心情烦闷焦躁时,可以采用“适度宣泄+适度回避+转移注意力+确定有价值有意义的短期目标”的方法,不妨试试以下四招。

  • 【大湾区卫视】中大学子团增援广州流调

  • 【广东公共】公卫学子在中大临时流调中心化身抗疫“侦察兵”

  • 【羊城晚报】中山一院首批医护进驻琶洲方舱医院

    11月9日晚7点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批134人医疗队出发前往广州琶洲方舱医院,他们连夜铺好500多张床位,一个通宵未眠,并于10日早上6点多迎来首批150名左右轻症新冠肺炎感染者入住。

  • 【羊城晚报】中山三院:您的家人在方舱被照顾得很好!

    迎战三年以来广州最复杂、最严峻的疫情,方舱医院至关重要。11月7日,黄埔方舱医院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者治愈出院。记者了解到,自10月29日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称“中山三院”)273名医疗队员连夜承担起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托管重担,24小时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11月10日,羊城晚报记者通过联系黄埔...

  • 【广州日报】中山三院:中医传统疗法在方舱医院显身手

    “好神奇,脖子和头不痛了!”当细细的银针从脖颈处拔出时,患者不禁发出感叹。在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的隔离病房,一名33岁的男性患者因失眠等诱发颈椎疾病,出现颈项部剧烈疼痛和头痛而求助于方舱医疗团队。

  • 【新快报】中大公卫学子协助流调,电话两端上演“双向治愈”

    “胜浩,海珠区疫情较严重,疾控中心需要我们支援流调工作。你抓紧时间招募志愿者,晚上6时30分到达临时流调中心……”11月5日下午5时30分,正在宿舍准备开题报告的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1级研究生王胜浩突然接到学院党委副书记打来的电话,语气急促。20分钟后,82名学生志愿者集结完毕。这其中,有经过多次流调的研究...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