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18日,广州市本轮疫情启动的首家方舱医院——黄埔方舱医院已经累计出舱患者超1000名。10月29日,按照广东省、广州市各有关部门统一部署,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作为托管医院进驻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11月7日,黄埔方舱医院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出舱;截至今日(18日),黄埔方舱医院共收治了新冠病毒感染者2061名...
11月17日,广州市天河区棠下街道丰乐社区棠东远洋小区居民李女士在“记者跑腿帮你解难题”服务平台上留言。据李女士介绍,该小区从11月8日开始实施临时管控措施。面对突发情况,小区的两位业主兼医护人员戴丽和谢冰挺身而出,就地上岗,为小区居民争取到在小区内就能进行核酸检测,减少了聚集感染的风险。小区解除管控当...
9月21日下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变态反应(过敏)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杨钦泰教授的门诊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他头戴深色鸭舌帽,颈部佩戴气管套管,神情彷徨。在过敏领域具有多年经验的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位特殊的小伙子应该是辗转求医的疑难病例。经过仔细的询问病史,杨钦泰了解到患者2年前开始出现左手不明原因的肿...
方舱医院是承载希望的“生命之舟”,在这里,有人白衣执甲、逆行而上;有人相互帮助、传递温暖。让我们跟着镜头去看一下广州方舱医院里的温情守护故事。在琶洲方舱医院的D20号舱里,过去几天里已经收治了1952名患者,其中95%以上的病人属于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轻症患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
连日来,广州按照“全市一盘棋”的原则,分梯队启用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实施分类收治,快速提升新冠感染者收治能力。此前,记者从院方获悉,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成为广州新增的新冠肺炎病例定点收治医院。11月17日晚,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获悉,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广州不少居民小区被划定为封控区,但对于居住在这些封控小区的医生、护士而言,他、她们的出行、工作也受到了影响。但她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羊城抗疫的担当,用契合医护身份的行动书写对社会的担当。疫情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有一群这样的医务工作者,身处广州,守护广州,“疫境”同行,他们...
11月17日,按照省委工作部署,省长王伟中深入广州市基层一线,实地查看核酸检测实验室运营、校园疫情防控等工作,对当前疫情防控应对处置工作进行调研督导,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防控资源力量统筹调度储备,以快严实的硬措施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攻...
日前,2022年度国家何梁何利基金获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常务副院长、教授马骏因在鼻咽癌诊疗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月龄宝宝潼潼(化名)是琶洲方舱最小的“舱友”,跟2岁的姐姐瑶瑶(化名)随妈妈一起住进D20号方舱。11月15日晚,还在吃奶的潼潼收到一份特别的“爱心快递”——一个粉蓝色的小号浴盆。“小宝宝每天都要洗白白,没有盆不行!”从驻守D20号方舱的中山一院护士巡诊发现妈妈没有给宝宝带盆起,到方舱医疗队各岗位接力将澡...
提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是要将我国市场规模和生产体系优势,转化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这就要求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发挥巨量生产要素优势,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通生产、分...
连日来,广州多家医院医疗队陆续进驻方舱医院,一线攻坚。他们在坚守日常医疗岗位的同时,尽遣精锐,多线抗疫,举全院之力守护广州。而近期从方舱医院里传来好消息,陆续有新冠病毒感染者从黄埔方舱、琶洲方舱等康复出院,仅广医一院驻守的琶洲方舱4号舱就有107人出院。医病医身医心,在方舱里,“大白”们既给予病患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