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创新”。这让一直关注医学高等教育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有了更多期待。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事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192所举办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其中81所为综合性大学,24所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以前我们主要是跟跑,靠势能;未来高质量发展,更需要有创造性的人,引领未来新的产业,创造新的赛道,这,就要靠动能。”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接受中国之声两会高端访谈《会里会外》专访时,用颇具理科思维的表达,讲述他的人才理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我们备受鼓舞。”首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现场聆听报告,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更加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心和决心。高松说,学校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扎扎实实提高人才...
今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两会。作为高校管理者,高松长期致力于培养有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作为一位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建议加大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支持,走实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访谈摘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的“主力军”作用愈发明显,应尽快完善基础研究支持机制,提高稳定资助比重。►中山大学期望能做央地共建促进世界一流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为大湾区建设世界医学人才高地和国际一流医...
一个月来,随着出境团队游重启,旅游市场进入全面复苏的进程。旅游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急招令”频现。事实上,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旅游人才流失的现象引发关注。随着市场加速回暖,利好信息逐步释放,如何让资金回血、人才回流,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与此同时,疫后旅游产业变革亦对...
【两会专访】“近年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通过‘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了更多基础研究人才,不断夯实其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长期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校管理工作。今年他的建议之一是,更好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和“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
高质量发展,是今年全国两会最热的关键词之一。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要在涉及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尤其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方面作出应有贡献,推动国家、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医学部主任、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共同建议,协同中央和地方政府、社会、大学等各方力量,共同支持和促进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建立更完善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医学科研创新能力与卫生健康事业服务能力显...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具有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是名副其实的基础研究主力军。“新形势下,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明确,相应地投入体制机制也应该顺势而变,加以调整完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医院快速发展,带来了医疗行业的新变革,让患者就医更方便、用药更便捷。如何推动互联网医院健康发展,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科主任吴钟凯提出,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进一步深化数字化医疗平台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打通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