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 【南方日报】住院“零等待”!中山三院创新开展“一站式智慧入出院”服务

    “通过手机小程序就能完成出入院所有操作,药房和护士还能把出院带药直接送到病床边,对患者和家属来说,真的是特别方便!”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肿瘤内科患者刘某办理出院手续时,表示通过“一站式出入院”系统办理入院、出院,整体流程感受特别流畅,十分便捷。8月8日,笔者获悉,为解...

  • 【南方日报】干细胞移植缓解角膜供体不足,广东专家这项技术即将落地临床

    8月10日,第七届中山角膜论坛在广州举行。专家表示,通过探索人工角膜移植、角膜成分移植、细胞移植及基因工程改造角膜等新疗法,有望缓解角膜供体不足,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正在探索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即将落地临床。角膜病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在我国,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约有300万到500万人,其中大...

  • 【文艺研究】笺注史论并重 诗情书艺兼长——陈永正研究员访谈录

    陈永正,1941年12月生,字止水,号沚斋。原籍广东茂名,世居广州。1978年考取中山大学古文字专业研究生,师从容庚、商承祚,后留校工作。曾任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南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现为广东省文史馆...

  • 【人民日报】疏勒男孩阿卜杜艾尼·马木提再赴中山眼科中心接受眼角膜移植 双眼视力恢复正常

    “我终于可以看清世界的光芒了!”7月18日,英阿瓦提乡托普恰克村的阿卜杜艾尼·马木提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完成了左眼角膜移植手术,次日复查时视力已恢复到0.4。他和妈妈妮萨古丽·麦麦提从万里之外回到家乡时,内心无比感慨。今年7月初,原本左眼视力模糊的阿卜杜艾尼·马木提感觉情况加重,且伴有疼痛、畏光等不适症...

  • 【21世纪经济报道】陈玉罡:如何更好提升国资国企核心竞争力?

    7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国务院国资委将围绕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等几个方面部署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

  • 【中国教育报】中山大学破除“唯论文”等痼疾,让更多青年人才冒尖——不唯“帽子”看“里子”

    刚到中山大学(以下简称“中大”)应聘时,牛富军没有主持国家级项目的经历,也没有显眼的头衔“帽子”。但中大工学部认真审阅牛富军的材料发现,他博士毕业后,就在国内信息技术领军企业等多家企业工作。牛富军在储能电化学、锂离子电池等材料物理与化学领域,产业经验丰富。这既高度契合中大先进能源学院的学科发展需...

  • ​【中国新闻社】红学研究重要代表、中山大学教授曾扬华逝世

    中山大学28日深夜发布讣告,该校中国语言文学系退休教师、原系主任曾扬华教授,因病于2024年7月28日在广州去世,享年90岁。据讣告介绍,曾扬华,男,1935年1月出生,江西泰和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9月至1959年8月,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1959年9月起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1989年3月至1993年7月任中国语...

  • 【中国科学报】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团队提出实时监测鼻咽癌治疗疗效新方法

    7月25日,《癌细胞》(Cancer Cell)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团队一项最新成果。他们以鼻咽癌作为研究模型,利用一种血浆中的生物标志物,实现鼻咽癌治疗效果和复发转移风险的实时动态监测,有望为鼻咽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策略。“我们通过动态追踪患者血浆中的游离Epstein-Barr病毒DNA(cfEBV DNA,一种循环...

  • 【中国网】中大五院成功进行珠海市首例跨血型亲属捐献肾移植 34岁儿子重获新生

    “谢谢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经过10天的治疗,7月19日,赵先生的肾脏功能恢复正常,顺利出院。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大五院)泌尿外科手术团队成功为34岁的尿毒症患者赵先生进行了珠海市首例跨血型亲属捐献肾移植,肾源来自他的母亲。罹患尿毒症 母亲欲捐肾救子4年前,赵先生因气短、乏力到医院检查,被诊断...

  • 【南方日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怎么做?6家医院党委书记这样说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吹响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举旗定向、催人奋进,在广东省卫生健康系统引发了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作为人民群众健康的守护者,将深...

  • 【中国科学报】孙逸仙纪念医院团队首创“潜水”植入技术 用最小创伤保最大听力

    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听力干预手段之一。然而,传统耳蜗植入手术以及术后异物反应对耳蜗微结构的损伤很大。针对这一问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教授张志钢团队首创人工耳蜗“潜水”植入技术,用最小程度的创伤,保最大程度的听力。张志钢表示,耳蜗微结构保护、力求耳蜗创伤最小化,是最大程度保留残余听力、...

  • 【健康报】广州牵手兰州 让患者“大病不出陇

    2022年5月,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肿瘤医院合作共建的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即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以下简称甘肃医院)获批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从此,位于珠江畔的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地处黄河岸的甘肃省肿瘤医院,走在了一起。项目建设以...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