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中心高嵩教授课题组重要研究成果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发表
肿瘤防治中心高嵩教授课题组解析了MFN1片段在不同GTP水解状态下的晶体结构,阐明了MFN1水解GTP的机制,并提出了MFN1介导线粒体外膜栓连的模型。这为进一步阐明线粒体外膜的融合机制以及线粒体形态的变化和相应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研究基础。同时,还为研究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的发病机制以及干预手段提供了信息。该研究成果于2017年1月23日在线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Nature)。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由几十到几百万亿个细胞组成,其中绝大多数细胞中都含有一种名为“线粒体”的重要“器官”(细胞器),它是细胞的“能量工厂”。人们吸入的氧气分子最终会被逐级运输到线粒体上,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这种细胞器恰如其名,有时呈线状,有时呈颗粒状,形态会一直变化,还会融合和分裂,以适应细胞中正常的生理功能。其中,线粒体间的融合作用可以保持“能量工厂”的高效产出。如果这个环节出现问题,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