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7天,跨越两个大洲三个城市,由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地球海洋与环境学院、香港城市大学联合举办的“2014国际环境现场研究课程”于近日落下帷幕。该项目启动于2008年,致力于通过跨地区的环境方面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加深学生们对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解,激发学生们对环境保护的热情。组织者同时希望学生们通过对不同地区环境相关问题的现场研究课程认识到国际、地区交流对相关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促进国际、地区学术交流。

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英国的学生一同学习、交流
本年度的现场研究课程分为两大部分。课程的第一部分在英国康沃尔郡普利茅斯开展,由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黄璜老师和陈诗诗老师带队。在十几天的学习课程中,中英两国的师生一同参观了Wheal Martyn瓷土博物馆、Geevor Mine锡矿场、SITA垃圾回收处理机构、污水处理厂以及Trevean Farm有机农场等。参观和专家的讲解让同学们开阔了视野,实地采样、科研实验及汇总报告则让他们进一步增进了沟通协作,也对彼此国家的相关环境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课程的第二部分在广东和香港开展,由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彭逸生老师带队。在广东期间,中英两国的师生前往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研究了红树林这一由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并采集水样进行了实验;前往广州车陂河和筲箕窝水库进行空气质量测定与水样抽样调研活动;还开展了学术交流研讨会。会上,普利茅斯大学的Sean和Charlotte老师给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和总结,双方学生代表在会上展开激烈讨论,在专业知识方面相互切磋、共促进步。在香港期间,两国学生在实地采样和科研实验完成后,进行了成果展示。展示中各组成员合作默契,评委们积极发问,与学生展开深入沟通。
通过此次环境现场研究课程,学生们了解了世界环境学科的研究情况和发展程度,理解了环境学科在不同地区环境保护和管理上的应用。不同国籍、语言和教育、文化背景的青年人一起学习,在交流中成长,建立起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