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晚上,中山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项目宣讲会在北校区召开,旨在向我校尤其是附属医院的教职工介绍中山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项目的目标和内容,让医生及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我校在发展临床研究方面的举措和思路。宣讲会由中山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项目工作小组主办,医学部、医学科学处协办。我校医科有关学院及附属医院的科研管理干部、医生、研究护士、研究生等300余人参会,黎孟枫副校长出席并作讲话。
黎孟枫副校长指出,学校深刻地认识到临床研究的重要性,形成了高起点、全方位、建体系、求长远、分阶段的临床研究发展思路,与在临床研究领域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及其医学院进行合作,是我校发展临床研究的重要举措。他寄望我校附属医院优秀的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热情、认真地投入到合作项目中,学成之后承担任务、作出贡献,将来成为我校临床研究发展的主力军。
我校合作项目工作小组组长、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何明光教授代表工作小组向师生们介绍了本合作项目的背景和发展过程,介绍了其核心的学习培训、合作研究以及临床研究基础设施评估等三部分内容,重点介绍了现在正接受报名、将在9月至11月开展的本地培训课程——临床研究人员强化课程和临床研究协调员课程。合作项目工作小组成员、公共卫生学院顾菁教授作为第一批赴美学习的师资访问学者,介绍了在美参加临床研究人员培训课程的情况,分享了经验和收获。合作项目领导小组成员、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从研究者与附属医院领导的角度,表达了对这个合作项目的支持和期望。
为期两年的一期合作主要围绕人力资源培养、科学方法培训以及基础设施及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目标是建立符合国际要求的、体系完善的、大学水平的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自从合作项目启动之后,两校已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和紧密友好的伙伴关系,期望两年之后两校将有更深入、广泛的合作。即将开办的本地培训课程,其实质是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品牌课程带来中大,学校将坚持“精心遴选、严格教学、重在效果、学有所用”的原则,将其打造成为我校的一个品牌课程,为我校构建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临床研究人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