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栏目-勿删

《Science》刊登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虫媒控制疟疾研究最新成果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中山医学院 作者:新闻中心、中山医学院 编辑:黄爱成 阅读量:

       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在2013年5月10日出版的第340 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沃尔巴克氏体侵入斯氏按蚊种群中并诱导对疟原虫感染的抗性》(Wolbachia invade Anopheles stephensi Populations and Induces Refractoriness to Plasmodium Infection)。

      
《Science》刊登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用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细菌感染了斯氏按蚊(中东和南亚地区的疟疾携带者),携带这种细菌的雌性按蚊会和未受感染的雄性按蚊交配而生出被感染的后代,再把感染传给它们的后代。过了8代,所有蚊子都不会再感染疟原虫。该研究由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教授团队完成,中山大学热带病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卞国武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蚊虫是多种虫媒病的传播者,如疟疾。在2010年期间,疟疾导致两亿一千九百万的人口受到感染,六十六万人死亡。数百年来,科学家们力图控制疟疾,但效果一直不尽人意。现在,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奚志勇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人类也许可以利用蚊虫阻断疟疾等虫媒病的流行。这种令人耳目一新,并有可能挽救成千上万人生命的研究突破,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顶级学术杂志《Science》。
       文章指出,利用昆虫内的一种细菌沃尔巴克体(Wolbachia)可以阻止蚊虫把疟疾传播给人类。沃尔巴克体的作用类似于蚊虫的一种“疫苗”,使疟疾病原体——疟原虫无法在蚊子体内生存,从而阻止蚊虫将疟疾传染给人类。
       奚志勇教授表示,此前,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发现利用沃尔巴克体遏止登革热的研究策略,此策略推动了全球以沃尔巴克体为基础的消除登革热及其他疾病的研究。近20年间,基于沃尔巴克体的疟疾病控制策略一直被业界关注,该策略首先是要在疟疾的重要媒介斯氏按蚊中建立沃尔巴克氏体稳定感染,其关键在于识别出合适的沃尔巴克体菌种(如本研究使用的wAlbB),然后将其注入蚊虫的胚胎中。
       目前,奚志勇教授团队已成功地使斯氏按蚊携带上沃尔巴克体并且在实验室条件下使该共生菌扩散至整个蚊虫种群中。
       作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卞国武教授在本研究中负责事关研究成败的核心部分——利用胚胎显微注射技术使沃尔巴克氏体与斯氏按蚊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经过上万次的实验,他最终筛选出一只雌蚊成功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由这只雌蚊繁衍起来的蚊系经过34代传代后,沃尔巴克体wAlbB的携带率仍保持100%。目前,这个代数还在继续增长。之后,研究团队的另一组研究人员把携带沃尔巴克体的雌蚊以不同比率释放到野生的、未携菌的蚊群中。在8代以后,各组实验都显示沃尔巴克体能成功地扩散并最终使整个蚊群100%携带上该菌。
       采用奚志勇教授团队的方法,一旦沃尔巴克体释放到蚊群中,基本上就不需要再次释放了,并且在疾病流行区的所有人群都将受益,这使得它比其他方法如使用杀虫剂或人类疫苗更经济实惠。由于到大部分疟疾流行区域都是贫困地区,这种控制策略更具有可行性。
       这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方法,也许将为科学家和全球卫生机构解决世界上最主要的虫媒病——疟疾,提供一件利器。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