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托管广州市黄埔方舱医疗队员、儿科护士李晓娜2022年11月25日 周五奋战在黄埔方舱医院已满24个昼夜。从11月1日晚作为第四批支援黄埔方舱的人员进驻方舱至今,每一天都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从支援市八医院到支援海南,再到这次进驻黄埔方舱,我们这支集合了内、外、妇、儿、心理的医疗队,若有战,召...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托管广州市黄埔方舱医疗队员、护士陈笑霞2022年11月25日 周五时光如白马过隙,一转眼,我们来到黄埔方舱已经25天了。从最初的大量收治患者,到陆续有患者治愈出院,每当看到患者出院,顺利踏上回家之路,能与日夜思念的家人团聚时,身为医护人员的我们,都无比开心。11月23日夜间,一个很平常的夜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儿科护士闫蔚伶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2022年11月24日,天灰蒙蒙的,时不时飘点小雨,我们组刚刚上完闭环以来的第一套夜班,迎着轻柔的微风和略带凌冽的寒意,回到了闭环隔离的酒店,每个人脸上n95口罩压出来的印子还久久未消,眼圈下的乌青也透露着难掩的疲惫,每个人的脸上写满了刚下班的...
“方教授,我是一位Rh阴性血型母亲,已经第三次怀孕了,我上一个孩子出生后3天就夭折了,请您帮帮我!”古女士(化名)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七院)妇产科方群教授的诊室说道。11月24日,记者从中山七院获悉,在该医院妇产科方群教授团队在众多学科专家的协同努力下,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孕妇及溶血胎...
日前,年轻姑娘小王(化名)在上班时发生了严重意外,左上肢不慎被机器挤压而离断,被同事送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就医。医院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在多学科的通力配合下,为患者成功实施“断臂再植手术”。目前患者已转入康复医学科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当天,小王在工作时左上肢不慎被机器挤压而离断,伤后3小时被同事们送...
11月23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2日广州已启用19个方舱医院,累计出舱1.1万余人。这批出舱人员还有传染性吗,会复阳吗,会有后遗症吗?围绕市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南方+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出舱人员基本不具...
从2005年第一次来到广州开始,法国洛林大学教授毛磊(Jean Louis Joseph Morel)就和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2008年以来,他一直担任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围绕矿山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农田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城市土壤的演化过程与机制等研究,与中山大学展开合作。深入中国广袤的土地,让毛磊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变化有了...
近几十年来,随着患病率不断上升,孤独症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2022年美国疾控中心最新调查数据,孤独症患病率已达1/44,其病因更是被列入世界百大科学问题。11月2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教授邹小兵的《孤独症与脑科学》一课在线上开讲,围绕近年来备受重视的“孤独症”话题展开。自11月2日...
权威发布11月23日下午,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委、海珠区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相关负责人通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情况。据介绍,截至22日,广州市方舱医院开放床位近7万张,用于收治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已累计出舱1.1万余人。...
“祝你生日快乐!......”11月23日中午,《生日歌》的优美旋律在广州黄埔方舱医院的一间病房里响起。原来,当天是小患者诚诚(化名)三岁的生日,一直关注宝宝健康的中山三院医护人员早早地为他准备好了生日蛋糕和最温暖的祝福,让诚诚一家四口陪他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11月21日,在世界科学院第十六届大会暨2022年“世界科学奖”颁奖典礼上,世界科学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TWAS)授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2022年世界科学院“医学科学奖”,以表彰他“在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学术成果、并创新性提出肿瘤生态学说”。世界科学院由诺贝尔...
疫情防控,需要科学精准之策,多方协同、齐心协力。同时,每个成年人都是自身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那么,在疫情防控中做好物理预防的同时,又应如何提高心理免疫力,预防心理问题,维护好自身心理健康呢?“‘心理口罩’是2020年初抗击新冠疫情时我提出的概念。”日前,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