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 【广州日报】一滴血可测癌症发病风险 广州新增一家医院开展致癌基因检测

    “一滴血检测癌症”的新闻近日在朋友圈刷了屏,已经有多家媒体和机构出来强力辟谣。但是,一滴血虽然无法检测出癌症的发生,却能预测患癌症的风险。 记者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获悉,该院细胞分子诊断中心新开展BRCA1/2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服务。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可以据此“查三代”,看看自己以及后代是否有乳腺癌...

  • 【南方日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在哪里?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中,“三个支撑”之一是要求广东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广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之“新”,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念和标准新。过去的开放比较强调招商引资的数量,而现在重视的是招商引资的质量。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目标之一在于通过对外开放倒逼改革进程的深化...

  • 【羊城晚报】新诗与旧诗: 你死我活?和解!

    日前,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山大学教授林岗在“文艺名家公开课”讲坛上作主题为“新诗与旧诗”的演讲。值此新文学运动百年、新诗百年之际,回顾新诗的发展历程、与旧诗的关系以及当下价值,颇具启发意义—— 旧诗打而不倒,新诗崭露头角熟悉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五四先驱揭橥当初新文学的目标是要打倒旧文学,...

  • 【南方日报】机器人眼科“坐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开设眼科人工智能门诊

    南方日报讯 (记者/朱晓枫 实习生/杨雅婷 通讯员/邰梦云 魏春福) 5月4日,记者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获悉,该中心建立了“CC—Cruiser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智能平台”,开设了全球首个眼科专家级人工智能门诊。该人工智能程序目前已临床验证超过300名患者诊疗决策,准确率超过90%,已达到眼科专家级医师水平。 “这是全球...

  • 【光明日报】一群人 一团火 一个梦

    【新时代 新青年·当代大学生奋斗群像】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行走在创新创业的第一线,或坚守在科研学术的最前沿,或早早担负起孝老爱亲的责任,或奋斗在社会实践的路上……他们昂扬向上,拼搏奋进;他们不忘初心,热情阳光;他们坚持奋斗,追求梦想——他们是第十二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只有总是能管理好自我的人,才...

  • 【信息时报】中大参与天舟一号空间实验项目

    信息时报讯 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将在太空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任务。记者从中山大学了解到,该校参与了天舟一号空间蒸发冷凝实验项目,承担两相回路子系统的研制。中山大学先后有7名老师和工程技术人员、7名毕业研究生及3名在读研究生参与研究。 据了解,两相子系统在实验中发挥两个主要功...

  • 【人民日报】青春,因奉献拼搏而美

    一个人的青春应该怎样度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名言曾被无数人奉为座右铭:“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价值多元的当下,是沉浸于自己的“小确幸”,还是去拼搏奋斗?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有梦想、敢担当、讲奉献,用拼搏奋斗的实际行动...

  • 【中国社会科学网】第二期“互联网+城市未来”圆桌思想会在中大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4月28日,多位网络伦理、网络法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务界领军人物齐聚中山大学,在“互联网+城市未来”圆桌思想会系列第二期上,围绕“透明 vs. 遮蔽: 互联网的伦理边界”的主题,探讨互联网时代的伦理边界,网络言论的自由与尺度,以期促进对互联网隐私的保护。 本期圆桌思想会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

  • 【中国青年报】“时光机”带回的科学家手稿

    90岁的刘东生院士录完最后一盘磁带的时候正是“三八”妇女节。整整40盘带子,说完了他的一生。不知道最终会被谁听到,他还是小声地,认真地,对着小录音机说了一句“节日快乐”。 他讲了快一年,声音一天比一天疲惫,音调一点点弱下去。他把磁带收藏在不起眼的小塑料匣子里。2008年,刘东生去世。 7年后,这句祝福最终被...

  • 【南方日报】全国青少年体重管理调研项目启动

    南方日报讯 2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政策研究与健康传播中心、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医学人类学专业委员会指导,广东省绿瘦慈善基金会和中山大公益政策与法研究所联合开展的“全国青少年体重管理调研”项目宣布启动,并在中山大学举办媒体交流会。 据世界肥胖联合会2016年的最新评估,如果没有有效的政策干...

  • 【南方日报】眼病久治不愈,小心是全身疾病引起

    21岁的小伙子李林(化名)三年来葡萄膜炎反复发作,受尽折磨,由于局部长期用激素,出现眼压高、青光眼及局部白内障等症状,转诊到风湿科后,系统检查发现,他是患上了外周型脊柱炎,累及眼部,在使用对症的生物制剂后,眼病也随之痊愈。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还是很多疾病的窗口。4月19日,四位医学大咖在金眼科名医...

  • 【羊城晚报】牙好身体好 美丽又健康

    面对种种牙齿不适的情况,很多人会觉得彷徨无助。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一群年轻的医学生,从口腔医生的角度观察到口腔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痛苦,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资源让更多的人简洁而准确地了解口腔健康知识,达到“预防胜于治疗”的目的——于是,“I AM 丹提斯特”(丹提斯特是英文牙医的音译)口腔科普团队应...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