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春节后,随着大批感染者出现,广州“非典”爆发。对于时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副教授的邓子德来说,他的“抗非一战”要比公众记忆中的时间提早近两个月打响。 这些年来,身为国家传染病应急管理专家的邓子德同时负责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工作,目前担任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引发...
这些年,每逢清明,医院都会组织一些年轻的医护人员为范信德扫墓。余美基发现,有些医护人员边祭奠边问,“这个人是做什么的?”说起非典,年青一代更是一问三不知。 “说你肯定也不会听,硬是抢着去,真的好傻……”余美基凝望着百合与菊花丛中丈夫范信德的雕像,深情低语。10年来,她习惯用这种方式和丈夫聊天。客厅里...
如今不少医院的戒备都稍有松懈,诸如防护口罩、防护服等储备量都极低。一旦疫情暴发,防护用品将会捉襟见肘。 生活在这个年代,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战争。谁又能想象到,在2003年春光明媚的春天,有一群人被推到前线,摆在面前的,是一场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非典”的突然来袭,把他们带进了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战场...
羊城晚报讯 “2003年春天非典袭来,广州城里很多人戴口罩,抢板蓝根,恐慌弥漫。6月的一天,在拍完正规毕业照之后,有人提议请摄影师再拍一张非典版的毕业照……”近日,中大校友晒出的一张十年前戴着口罩拍摄的毕业照(见上图,受访者供图),引得网友唏嘘不已。“当时我们还在宿舍里煲醋,室内弥漫着一股酸不溜秋的味道...
200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非典期间有20名医生、护士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感染了非典,其中感染科医生邓练贤牺牲。其余19名医生、护士痊愈,无股骨头坏死者。非典过后7年,2010年,中山三院院办副主任许健拿起相机记录曾经感染过非典的16名医生和护士,现在这16名医护人员还在医院一线工作。 摄影:许健
南都讯 昨天中午,大学生钟恒向国家发改委寄出了一份《公开油价上调依据》的申请。同日,另一名广州大学生也向发改委寄去同样申请。而一天前,上海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赵东海也寄去了这样的申请。 2月24日傍晚,元宵节还没过完,国家发改委发布油价上调通知。同日,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却对油价进行了下调。油价的频繁上...
本报广东讯 2月25日,中山大学召开四个协同创新培育中心培育启动研讨会。四个协同创新中心分别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区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港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化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南部边疆与南中国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在会上表示,中山大学在四个协同创新领域...
南方日报讯 带着新年的祝福,2月21日至24日,20余名“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组织的成员走访了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的4所中学,并与其中108名身为“留守儿童”的学生建立通信联系。此外,“蓝信封”在中山大学南校区、珠海校区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的团队成员还将在近期把活动继续开展下去。 大学生和留守儿童结对通信“蓝信封”...
1月16日,梁方仲的骨灰奉移中大墓园,学人长眠康乐园内。在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看来,一代学术大师的人生、学术、事业与灵魂,完美地回归中山大学,这是对梁方仲教授最好的告慰,也是大学精神的最完美体现。 康乐园内执教20年 梁方仲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明清史学家。自1949年应岭南大学邀请担任岭南大学...
编者按: 从今天开始,本版荣幸邀请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师黄天骥先生开辟专栏《生猛广州 淡定广州》。黄先生世居广州西关,对广州城、广州人有着深刻的理解,生猛和淡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黄天骥先生对广州文化品位、精神内核的形象概括,我们期待未来的日子里,黄天骥先生和读者在《身边纸》这个平台共...
近日,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课题组披露的一项阶段性报告犹如一枚重磅炸弹,轰向了民众原本脆弱的内心——在1月份中东部地区强霾污染物中,分别检测出了与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和上世纪40至50年代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相同成分,并叠加了我国特色的沙尘气溶胶。 而其中的“大量含氮有机物颗粒”在经...
核心提示 他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却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他们是同龄人,却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今年春节,他们一起回家过年,并在《大河报》上刊发了八个版的“大学生陪农民工回家过年”体验式系列报道。他们和他们,碰撞出了什么样的火花?在陪与被陪的背后又会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 大河报记者陪农民工回家过年的第1...